4月25日,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嘉宾齐聚武汉,共商湖北文旅事业发展,向世界发出荆楚之约。大会旨在不断提升荆楚文化影响力,赋予支点建设以丰富的人文内涵、文化底蕴、文旅支撑,勾勒出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也让人们对湖北未来的文旅发展充满期待。
“以文塑旅”强品牌,“以旅彰文”促发展。拥有4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16家5A级景区的湖北,是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肯定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求湖北“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乙巳蛇年湖北新春第一会,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作为支点建设的“七大战略”之一,并由此锚定目标: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此次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忠林担任“湖北文旅首席推荐官”,无疑是对全省文旅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知音湖北,烟火人间。从鄂西峡谷的飞泉漱玉、云蒸霞蔚到鄂东江湖的星罗棋布、苇荡连天,从江汉平原的古楚编钟、稻浪千重到鄂北山峦的丹崖赤壁、霜天红叶,从神农架的原始林海、漫卷云涛到武当金顶的紫气东来、鹤影翩跹。湖北楚脉流长,屈家岭、石家河遗址实证5000年农耕文明在此开创,编钟乐舞、屈宋辞赋写就八百年楚国灿烂辉煌,云梦秦简见证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楚腔汉韵唱响激越人心的时代新声……2025年春节假期,湖北全省接待游客488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3.9亿元,同比增幅达15.5%,创历史新高;春晚武汉分会场取景地黄鹤楼日均接待量突破2.8万人次,武汉搜索量同比激增1160%;神农架滑雪场单日接待超2万人,湖北滑雪酒店预订量上涨82.89%,实现“冷资源”向“热经济”的华丽转身;全省博物馆接待游客超242万人次,随州编钟乐舞再现2400年前宫廷盛景,襄阳唐城非遗市集单日创收破100万+,湖北正重塑文旅支点新坐标。大会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培育出、发展好优质文旅产业,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切实把湖北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支点建设发展胜势提供了有利契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湖北地处华中腹地,通衢九省、襟江带湖、接连八方,揽山水之胜、得人文之韵。炎帝神农、茶圣陆羽、药圣李时珍等先贤名士震古烁今,伯牙抚琴、昭君出塞、三顾茅庐等动人故事千古传扬,崔颢的《黄鹤楼》、苏东坡的《赤壁赋》、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等大家名篇万世流芳。春赏樱、夏看荷、秋品桂、冬观梅,湖北的每一个季节,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据统计,今年3月份上中旬,从武汉天河机场口岸出入境的外国人同比增长23.83%,免签入境人次同比增长158.83%。特别是4月3日,武汉地铁线网客运量达541.61万乘次,位列线网历史第三高,也是今年继3月21日、22日之后,第三次进入“500万+”。又如,清明假期,湖北文旅市场供需两旺,赏花、夜游、都市休闲游、乡村体验游等热度持续走高,武当山、黄鹤楼等重点景区游客“人从众”。此次大会将进一步释放湖北文旅市场潜力,让湖北走出中国、拥抱世界,扩大湖北文化旅游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对“诗与远方”的需求开始从“看得见”转向“看不见”,从“风景美不美”转向“服务好不好”。因此,提升服务质量是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湖北瞄准需求、更新理念,数字赋能、创新机制,打造人人都是形象大使、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文旅服务环境,高山流水,来了就是湖北人,“重信亲客”融入每一个细节,全力打造文旅服务新标杆,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满足人民之需、发展之需、时代之需。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是湖北文旅发展的新起点,相信在政策支持下,“湖北文旅品牌将更加响亮。以文旅发展大会为笔,绘就湖北支点建设新画卷,以“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雄心壮志,向全球盛情相约,共襄盛举。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