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目光聚焦这里!

今天(5月16日),

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

(简称“光博会”)正式启幕。

这一国际盛会,

首次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光日”组委会全球系列活动。

展会现场。记者胡冬冬 摄

大会以“光联万物,智引未来”

为主题,

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

海内外近400家企业参展,

近百项全球光电领域

前沿技术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来自武汉的这一束光,

究竟蕴藏着多少可能?

作为我国第一根光纤的诞生地,半个世纪以来,武汉握住这束神奇的光,一次又一次站在聚光灯下,推动我国光电子产业领跑全球。

从独树一帜到国际引领,这束神奇的光,正“点亮”武汉的未来。

本届光博会,我国光通信史上首家中外合资企业“长飞”,展出了代表全球最高技术水平的空芯反谐振光纤。在下一代光纤领域,长飞已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展会上的各种晶圆。记者胡冬冬 摄

今年全国两会上,站上“代表通道”的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从一颗螺丝钉都要从国外购买到出口高端激光装备,公司产品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卖全球”。

《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陆续出台,光电子信息产业列为“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之首。

科技创新引领力,支点建设“金字招牌”。何以支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撰文称:首在擦亮“光”的名片。

领跑主赛道,武汉光电子信息万亿元产业集群挑大梁,正在点亮支点建设的“信心支点”。

支点之“光”闪耀璀璨的中国力量,“支点龙头”点亮支点之“光”。武汉,正以奔跑者的姿态,加速向未来。

65年前的今天,世界首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彼时,西方在该领域遥遥领先。

如今,耀绽东方。武汉,这一国内基础最优、竞争力最强的产业集群集聚地,拓展着这一国际光电子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边界。

世界光谷,点亮国际之“光”。“一束光”正以创新突围,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世界光谷如何建?在《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中,湖北明确提出,打造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地标和世界知名科技新城。

不少外国友人前来观展。记者胡冬冬 摄

今年光博会,全球390家企业同台竞技,近百款新品全球首发,17项国际领先技术集中展示……在家门口便能与世界对话,与光电子信息产业前沿共舞。

“‘世界光谷’干得好不好,不能基于自我评价,而要放在全球背景下进行衡量。”武汉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说。

光博会正传递出这样一种中国创新现场——资本在这里发现硬科技潜力股,人才在这里找到技术落地的土壤,企业在这里碰撞出跨界的火花。

因聚而变,惟创则新。在光谷高新大道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在朋友圈转发一篇支点建设报道时这样留言:从全球看,武汉是全球标杆城市,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以光谷为基础,武汉担负起更强使命:强化“支点”的创新引擎功能,“一束光”照亮“一条链”融合“一个生态”。

今年,“光+智能装备”“光+AI”“光+机器人”的未来图景在场馆里徐徐展开。

来自东湖科学城的东智机器人首次亮相。这个融合了光感知、AI算法与人形设计的项目,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孵化到落地。

如今,光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武汉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底层支撑,并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速融合,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倍增效应。

观众体验VR操作激光加工装备。记者胡冬冬 摄

“在方圆100平方公里内,不仅可以找到你的供应商,还可找到你的客户,这本身就是武汉很大的优势。”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主席顾波在参加光博会时,为武汉的光电子信息的集聚效应点赞。

走出展馆,光谷科创大走廊上,东湖科学城百公里范围里,“光合效应”为支点撬动新一轮发展跃迁。

今日之谷,未来之“光”,

已在脚下铺展,

在新时代武汉之“重”中重塑,

在支点建设中点亮。

来源: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