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国外大学课堂上教授因学生使用AI工具写作业而愤怒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引发了公众对于大学生过度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的讨论。
5月15日,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武汉大学校长张文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工具本身并不存在“过度使用”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和教育模式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出现。
张文平校长指出,AI大模型,如DeepSeek、ChatGPT等,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就如同其他任何技术工具一样,其目的是为人类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便利。
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可能因为自身尚未适应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从而产生了对AI使用的误解和抵触情绪。他强调:“从来不存在过度使用这些大模型,包括DeepSeek、ChatGPT等,它就是个工具。只不过有了这个工具以后,教师自己没适应,所以才会出现这个问题。”
“你要考虑到有新的工具的存在,不能因为你不熟悉,就不让学生去用。这就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它也会影响方方面面,所以我认为这个老师发脾气是因为他自己落伍。”张文平校长认为,AI的出现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他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布置作业、如何进行考试等问题,因为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在AI时代可能不再适用。
未来,大学是否会从“降重”转变为“降AI”?张平文认为,AI正逐渐进入大中小学的课堂,“防止滥用AI,要有用AI解决问题的能力、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控制使用时间的能力。”对于家长焦虑的“手机管理”难题,他认为,培养孩子在使用手机时的自控能力,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当孩子能判断什么时候该用AI,什么时候该自己动脑,教育就成功了。”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