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省博,赴一场与“三交”文物的千年之约



湖北地处中国腹地,

东连吴越,西通巴蜀,

北接中原,南通滇黔,

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

长江纵贯全境,通江达海。




各民族血脉相融,

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

在这一进程中,

湖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谱写出一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荆楚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文物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者

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物证,

记载了各族人民

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恢弘历史,

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内涵,

彰显了中华文明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的突出特性。

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滋养当下,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月27日,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展览从湖北境内出土的数百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50件(套)展现民族“三交”的珍贵文物进行集中展出。文物无声,却默默诉说着各民族在荆楚大地的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

图片

这是一部民族交融的恢弘史诗

西汉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作阏氏(单于的配偶)。王昭君作为和平使者,远嫁漠北草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与生产技术,漠北草原迎来“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太平盛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成就了“昭君出塞”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昭君,就是湖北兴山人。在此次的展览中,主办方特意将清代倪修梅的《昭君出塞图》,选为展陈的重点展品之一。这是该文物的首次展出。

图片

倪修梅《昭君出塞图》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

以“贡献大一统”“促进大交融”

“维护大团结”三个单元,

呈现包含玉器、陶器、

简牍、书画在内的多类文物。

其中,有6件(套)展品

为2024年的考古新发现。


对于在草原上生活的游牧民族来说日常饮食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青砖茶具有消食解腻作用,被誉为“生命之饮”,游牧民族生活的高寒地带无法产茶,而湖北是“万里茶道的起点和商贸集散地,远销牧区的青砖茶中,“长盛川”等青砖茶广受欢迎。

图片

长盛川褒奖状

宜昌市伍家岗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由湖北何氏家族于1368年始创,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 名录。

在鼎盛时期,长盛川仅夷陵(今宜昌)分号就有工人200多人,年产砖茶5000箱以上,每年的收益高达76000银元。为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相继成立了数百家茶庄,衍生出了“长顺川”、“玉盛川”等近五十个品牌,长期销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诸国,并在世界各地设立260多家分号。

展品中,“大巨川”洞庄青砖茶、内蒙古包头隆裕泰粮货店以砖茶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的凭票、英商宝顺合茶庄招牌等一系列文物,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图片

“大巨川”洞庄青砖茶

图片

内蒙古包头隆裕泰粮货店以砖茶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的凭票

这一缕茶香跨越了近700年的时光,

传承至今已历经20代。

如今位于宜昌市的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仍在延续这一老字号品牌的荣光。

这样的民族交融故事,在荆楚各地发生。

民族团结的种子,

在历史长河的浇灌下,

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在长沙窑釉下褐绿彩胡人瓷碗这件文物中,瓷碗在纹饰上吸收了胡人、椰枣、摩羯等民族文化元素,碗中胡人的背水壶,专家分析,这很可能是模仿了游牧民族随身携带的饮具造型。“胡人”泛指唐王朝管辖区域内的各族少数民族人民,也包括周边各国的人民,这件于1997年在湖北枣阳城关出土的文物,体现了唐代襄阳地区与西域少数民族人民之间在文化上的交往交流交融。

图片

长沙窑釉下褐绿彩胡人瓷碗

1975年底,考古学家在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12座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墓葬。随着11号秦墓的开启,人们惊奇地看见,千余片竹简层层叠压,有序摆放在墓主人周围,竹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

睡虎地秦简的不少文字材料直接或间接反映了这一时期各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由《法律答问》的简文可知:秦人以“夏”自居,称臣属于秦的其他族群父母所生之子以及出生在秦地之外的人为“真”。简文显示,除了秦人,其他族群的首领在法律上也受到一定的优待,秦人与其他族群的通婚受到法律保护。

图片

云梦睡虎地秦简

图片

这是一次“铸牢”宣教的精彩实践

“咔嚓!咔嚓!”

来自宜昌兴山的游客刘女士,

专门在《昭君出塞图》的展位前

摆出pose拍照留念。


“从小就听说昭君出塞的故事,但总觉得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站在展品前,刘女士感慨万千。“今天在省博物馆亲眼看到《昭君出塞图》这个文物,我突然觉得,王昭君是一位曾经生活在荆楚大地上,跟你、我、他一样的鲜活生命,离我们并不遥远。她当年能为民族团结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作为她的老乡,今天同样生活在兴山的我们,一样能为民族团结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图片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正成为一次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宣教的精彩实践。

图片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以“ #湖北铸牢展疯狂出圈”为主话题,邀请广大游客和网友,广泛参与与文物的“亲密”互动。

图片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

“虎座鸟架鼓为何是楚越交融的见证?”

“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

藏着哪些民族交流密码?”

“睡虎地秦简上记录的法律,

是如何促进多民族共治的?”

一大批与文物有关的民族“三交”小知识,

成为线上线下观展者们热议的话题。


图片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开展当天,不少网络大V纷纷前来打卡逛展。

图片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

展览期间,还别出心裁地推出线上互动小游戏,邀请广大网友通过“挖掘”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民族“三交”故事,并“点亮”勋章成为“文物守护者”。

图片

游客在展览现场互动答题,答对题后扫码获得以民族团结文物为主题的手机壁纸。

选一个文物盲盒,

看看自己与哪个文物有“千年情缘”;

与最喜欢的文物来一张创意合影;

为身边的“文物守护者”点赞;

互动答题,扫码“带走”

以民族团结文物为主题的手机壁纸·····

全国各地的游客们,

正用各自的方式赴这场千年之约,

荆楚大地上的民族团结故事,

也从历史长河中缓缓走来,

在人们点赞与转发的指尖,

传向五湖四海。

图片

这是一次建成支点的使命催征

从新石器时代的璀璨星斗,

到大一统形成期的交通枢纽;

从民族大融合中的文化熔炉,

到生死存亡时刻的血肉长城。

湖北始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以物证史,鉴往知今。

在今天的荆楚大地,

这些文物依然在发出民族团结的雄厚回响。

图片

舞剧《昭君》在宜昌剧院演出,获得昭君故里宜昌观众的好评。(刘曙松 摄)

图片

“知音湖北·和美乡村”全省民歌展演在兴山县举办,来自恩施、黄冈、咸宁、荆门、孝感、宜昌等地的20支民歌代表队轮番上台表演,精彩的荆楚民歌为市民们送上了一场接地气、暖民心的精神文化大餐。(刘曙松 乔长姣 摄)

这声回响曾响彻监利市鄢铺渡口的长江沙滩。

在这里,28岁的维吾尔族青年玉苏普江·艾比布拉,不识水性却“两天救三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这声回响曾响彻湖北仙桃的长江边。

在这里,哈萨克族汉子依立拜身骑白马冲入水中勇救落水者,被全国网友亲切地称为“白马侠”。

这声回响曾响彻湖北民族地区的高山茶园。

在这里,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边疆民族地区,赓续600年湖北“长盛川”青砖茶制茶文脉,以茶为媒助发展、增认同、强合作、促交融,把茶“产业链”打造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链”。

图片

鹤峰县走马镇木耳山观光茶园云海升腾,茶山似碧海,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近年来,鹤峰县在做大做强传统茶产业的同时,建成以茶文化和休闲观光为主题的观光茶园,促进茶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视界网 杨顺丕 龙炳洁 摄)

图片

宣恩彭家寨村民向游客表演非遗节目。近年来,乡村旅游为彭家寨带来了新契机,当地建起土家泛博物馆,吊脚楼群、耍耍街、研学营、墨客廊桥、摩霄楼等景点已成为集土家文化研究、建筑艺术展示、农耕文化体验、康养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也成为恩施文化旅游的新地标。(田悦 宋文 摄)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定位。

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呼唤荆楚大地上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6100万荆楚儿女将以此次文物展为契机,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让弥足珍贵的每一份付出汇集到一起,让熠熠生辉的每一束光芒汇聚在一起,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汇聚磅礴动能。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