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起伏,果林葱郁,一串串杨梅缀满枝头,孕育着丰收的喜悦……谷雨时节,位于枝江市问安镇四岗村的民盛家庭农场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还有1个多月,杨梅就要上市了。用沼液种出来的果子就是好吃,销路一点不愁!”农场主樊孝刚高兴地说。2022年,枝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项目资金,在民盛家庭农场旁建起了一座小型沼气工程。樊孝刚作为工程的受益人,用畜禽粪污生产沼液、沼渣、沼气,沼液沼渣种植果树蔬菜,收入逐年递增。
民盛家庭农场是枝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枝江市以破解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难题为驱动力,发力推进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促进了农业向生态绿色稳步迈进。
从“被动治污”到“主动环保”
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
枝江是全省生猪养殖大市和宜昌肉牛养殖第一市,畜禽粪污年产生量在100万吨以上。
随着畜禽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在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畜禽粪污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尤其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对枝江尽快实现绿色种养循环提出了更高要求。
▲枝江市仙女峰柑橘专业合作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记者揭兴伟、通讯员田美春 摄)
该市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印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查处法律条款》《致养殖户一封信》等资料,开展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技术培训,增强了广大畜禽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由“被动治污”转化为“主动环保”。
作为农业大市的枝江,全力推进绿色发展方式,既留住了绿水青山的“颜值”,也留住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2024年,该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基本形成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从“成本负担”到“增收利器”
“沼气+”综合利用实现“多赢”
橘树遍布山坡,大棚接二连三,鱼塘点缀其间。地跨枝江仙女镇余家冲、青狮、张家湾3个村的仙女峰柑橘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是一个美丽而现代的田园综合体。
“虽然以柑橘为主,但还种了火龙果、西梅、杏李等不少水果呢!”合作社负责人胡忠华介绍,园区现有柑橘种植面积1500亩,是枝江乃至宜昌最大的柑橘种植基地之一。
胡忠华轻轻扭动水肥一体化操作间里的阀门,无数个滴灌设备同时向一行行柑橘树根部喷出经过三级过滤后的沼液,施肥过程简单高效。为扶持仙女峰农业产业园区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枝江农技推广中心在余家冲村投资80万元建起一个小型沼气工程,推行沼气、沼液、沼渣“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年处理利用畜禽粪污5000吨以上。
合作社施用沼肥,节约了大量化肥、农药、灌溉用水和劳力,更重要的是,因色泽、口感等明显提升,水果的售价也大幅提升。
近年来,枝江结合区域实际,全面推行“三种模式”建设沼气工程,即以肥为主,围绕“三园”建设沼气工程,实行沼气综合利用的绿色发展模式;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为主,依托养殖场建设的生态环保型模式;以种养结合、建管一体的生态家园高效循环利用模式。
以农村沼气工程为纽带,枝江融合种植、养殖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了粪污集中治理、沼气集中供应、沼肥集中使用,真正做到了良性循环发展。
从“单点示范”到“全域推广”
示范点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望无垠的田野上,水泥路纵横交错;一盏盏杀虫灯,遍布田间地头;一个个塑料大棚内,蔬菜瓜果长势正旺……4月19日,漫步在枝江七星台镇江会寺核心蔬菜示范区,一幅乡村振兴的喜人画面映入眼帘。
该示范区总面积1000亩,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一座容积400立方米小型沼气工程,解决了蔬菜基地周边10余家规模养殖场的养殖污染问题,一年可消纳畜禽粪污2000立方米,产生的沼气供附近25个农户免费使用。
示范区同步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平整,配套建设了沼肥水肥一体化设施,通过大力推广蔬菜高效轻简化栽培和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亩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有力带动了该镇农民增收。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激活一方发展活力。截至目前,枝江共新建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8处。其中,“猪沼菜”模式3处、“猪沼果”模式5处。在示范点的带动下,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枝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盛江虎表示,将持续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巩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果,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记者揭兴伟,通讯员王雪梅、田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