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支点建设 | 产业向“新” “筋骨”更强

让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加快产业链延伸步伐,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释放“产业链+新质生产力”耦合优势,产业发展焕新又提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前不久,富徕姆掩膜版精密结构件项目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正式投产。富徕姆公司生产的金属掩膜框,是OLED面板制造中的关键部分,属于高附加值精密制造领域,其技术难点在于材料稳定性和加工精度控制,是我国急需解决的核心部件“卡脖子”问题。经过多年研发,富徕姆公司成功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

富徕姆半导体(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峰: 我手上这个产品,精度做到了2个微米,之前从日韩购入的精度是10微米,现在我们已经突破。

目前,富徕姆G8.6代金属掩膜框已通过全球显示面板行业巨头 —— LG Display的测试验证,为全洋光电打造全国首条G8.6代金属掩膜版生产线,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近期试产的项目还有集采星高精度金属掩膜版项目,由寰采星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

黄石集采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监  蔡宗宏: 我们生产金属掩膜版,作为模、治具到客户端,给他们的生产设备去生产面板,包括手机面板、平板面板,还有笔记本(电脑面板)。

项目达产后,可年产1500片金属掩膜版,实现年营业收入1.2亿元,年税收1500万元,亩均税收约100万元。

像富徕姆、集采星这样的新型显示产业链企业,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已有20多家,有力推动辖区新型显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助推黄石新型显示产业做大做强。

开年以来,湖北诺德锂电铜箔产业园产销两旺,饱满的订单得益于企业在求“薄”之路上的持续深耕。

湖北诺德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晓敏:我手上拿的是最新开发的3微米锂电铜箔,薄如蝉翼、吹弹可破,它的运用让锂电池制造成本下降2%到3%,能量密度提升15%到20%。

微米级精进的背后,是企业与地方共同聚焦新质生产力研发的结果。作为我国重要的铜工业基地,黄石目前共有铜精深加工产业链规上企业近200家,产业门类齐全,诺德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土壤”,投资建立了铜箔新材料国家级研究中心,2025年,诺德锂电高端电解铜箔产量预计超4万吨。

湖北诺德、富徕姆等,只是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坚持以PCB产业为支点,按照“一点突破、两端延伸”的思路,全面对接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随着投资规模超20亿元的联新显示、晶芯半导体,超50亿元的广合科技、志博信科技、锐科激光,超100亿元的闻泰科技、诺德股份、神通科技等一批战略性、引领性的头部企业相继签约落地、建成投产,该区逐步构建了从上游铜箔、玻纤纱、PCB等,到中游触摸屏、显示模组、显示屏,再到下游穿戴设备、消费电子等应用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除武汉之外,湖北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和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和投资潜力的产业新高地。

截至目前,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已聚集光电子信息企业104家,构建了“从研发到设计、从制造到检测、从零部件到终端”的完整供应链,形成了不出园区即可配套的全循环。同时,与武汉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等龙头企业紧密配套,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区域大循环。全区200家规上企业中,已有140家与武汉龙头企业形成配套,占比70%;武汉有近750家供应商为该区企业提供产品及原材料,有近500家企业采购该区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原材料。此外,已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高新技术企业2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9家,工业企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记者  唐崖岩  编辑  王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