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暗助斑块?这些症状要警惕

  网络上有一种说法,糖尿病会增加斑块风险,这是真的吗?血糖高低跟动脉斑块的形成有何联系?糖尿病患者又该如何应对?听听专家怎么说。

  糖友更易出现动脉斑块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斑块的风险显著高于没有糖尿病的人群。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并激活炎症因子。出现血管损伤后,会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所以说,斑块不仅仅是血脂造成的问题,还可能合并血糖等多种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可能累及全身大血管,包括心脏、脑血管及下肢动脉,是许多糖尿病患者面临的健康风险之一。

  及时查收身体报警信号

  对于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要警惕疾病早期症状。如出现胸痛、胸闷等心血管症状,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症状,下肢麻木、行走时疼痛等下肢血管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常规检查之外,还要进行针对血管的检查,明确是否出现大血管的病变。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如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使用具有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作用的降糖药物,具体情况需遵医嘱。此外,通过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体重管理等生活方式调整,预防疾病发生。

  管理+监测精准预防

  预防斑块的形成,日常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科学饮食管理控制总热量,避免摄入过量;减盐减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烹调油占25至30克;优化饮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左右,蛋白质占20%至30%,脂肪占15%至20%。

  定期健康监测血液检查,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动脉是否存在斑块;尿液检查:尿微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