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随州?

岁次乙巳,时在孟夏

九州太平,四海清嘉

5月23日,农历四月廿六炎帝华诞

乙巳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

在炎帝故里随州隆重举行

点击查看视频

海内外炎黄子孙

齐聚烈山、共襄盛典

缅怀始祖功绩,增强血脉认同

凝聚奋进力量,共铸复兴伟业

烈山之上,姜水之滨,幡旗猎猎,雅乐飘飘。炎帝故里景区照壁处,嘉宾们整肃衣冠,佩戴黄丝巾,列队经四牛耕作石雕、九拱桥、华夏始祖门、圣火台、七步登天台,行至庄严肃穆的谒祖广场,面向炎帝神农大殿肃立。

8时40分

乙巳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正式开始

大典共有九项仪程:

起鼓鸣钟、恭启圣门、点燃新火

敬献花篮、香敬始祖、恭读颂文

共拜始祖、唱诵始祖、瞻仰圣像

本次大典是乙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主活动,延续“烈山问祖 华夏铸魂”主题,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政界、文化界、宗教界、企业界、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华侨代表、先进人物代表及社会各界嘉宾近2700人在现场参加大典。

寻根节是湖北的重要文化品牌

更是随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自2009年起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6届成为全球华人中

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为什么是随州?

随州到底有多神奇?

一起来看看

↓↓

为什么说随州是炎帝故里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

许多人都喜欢用这句话

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我们还有一个引以为荣的称谓

那就是“炎黄子孙”

“炎黄”二字早已深深地融入了

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当中

今天,小布就带你一起来了解

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事

“炎”就是炎帝

他是中国上古时期

姜姓部落首领的尊称

号神农氏

炎帝神农为什么被尊称为华夏始祖?

他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他和湖北随州又有哪些联系?

汉代的《礼记·祭法》有云:

厉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农,能殖百谷

《汉书·地理志》给“厉山”定位:

“随,故国。厉乡,故厉国也。”

“厉乡”即古厉国故地

在今随州随县

通过史书典籍的定位

不难得出

炎帝就出生在

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交汇地带

——湖北随州

随州居汉水之东

南有大洪山环列,北有桐柏山拱峙

是中国南北界河淮河、

长江重要支流府河源头

靠近神奇的北纬30度线

这里良好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使得炎帝能够带领他的先民

在此植五谷尝百草,繁衍生息

孕育了灿烂的长江文明

最终和黄河文明一起

汇聚成中华文明的源头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在以随州厉山为中心的汉水中游

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生活

如今在随州

发现了很多与神农氏

相对应的古文化遗址

据不完全统计

随州已发现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址56处

出土文物5000多件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洛阳镇金鸡岭遗址

淅河镇西花园遗址

三里岗冷皮垭遗址等

“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

炎帝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

遍尝百草,发明医药

治麻为布,制作衣裳

日中为市,首倡交易

削桐为琴,练丝为弦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作陶为器,冶制斤斧

台榭而居,安居乐业

炎帝神农创造的灿烂文化

体现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

打动着每一个

走进这幅神奇历史画卷的人们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

是炎帝神农诞辰日

清同治《随州志·卷八·坛庙》记载:

“民于此立社,号神农

年常祀之。则其由来久矣。”

公元前612年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即位后

在第二年清明节

为表达对炎帝神农的追思祭拜之情

在烈山神农洞旁修建了神农庙

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所谓“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血浓于水、血脉相承

莫过于一个“根”字

湖北随州炎帝故里

有山、有水、有根

中华民族的根,就在这里!

1992年

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

“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

2009年

湖北省人民政府成功举办

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2010年

寻根节上升为部省联办

2011年“随州神农祭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2013年以来

随州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

先后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称号

2014年

国家在清理和规范庆典

研讨会论坛活动中

保留了“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寻根节成为全省3个

被批准举办的节庆活动之一

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祭祀大典

除了寻根节

随州还有这些名片

曾侯乙编钟

1977年

湖北随州(当时为随县)

一单位扩建厂房

偶然让一座战国早期的

大型墓葬重现人间

它的墓主人是曾国国君曾侯乙(姬乙)

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年代距今约2400年

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出土青铜编钟

是全球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其出土以来即由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为国务院禁止出境的一级文物

随州位于 “金道锡行” 的重要位置

是中原王朝与南方地区

青铜贸易的关键通道

曾国作为西周早期的重要诸侯国

因控制青铜走廊而获得大量青铜资源

具备铸造精美青铜器的物质基础

同时,随州的战略地位重要

是周王室镇守南方的战略支点

曾侯乙作为曾国的国君

其墓葬出现在随州

反映了当时随州地区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随州是“汉孝随襄十”

万亿级汽车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

地理位置优越

经过60多年的赓续传承

和矢志不渝的精心培育

随州已成为全国专用汽车

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

资源最富集、区域集中度最高的地区

拥有专汽资质企业80多家

全国每10辆专汽中

就有1辆随州造

其专用汽车全产业链

年产值超600亿元

同时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打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投资落户

推动了专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当前

随州持续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做强“专汽+应急+新装备”

力争专汽+应急+新装备

产业产值增长6%以上

确保专汽国内市场占有率

稳定在10%以上、出口额超过20亿元

随州香菇

世界每卖出3朵香菇

就有1朵带着随州DNA

“山有榛,隰有苓”——

两千年前《诗经》里飘出的草木芬芳

在随州化作菌中之王香菇

40多年的沉淀

随州已成为中国香菇之乡

全国四大香菇主产区之一

年栽培规模近5亿袋

全产业链产值近500亿元

“随州香菇”区域公用品牌

价值176.28亿元

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秋栽春出,春栽秋出

随州每一朵香菇

都镌刻着北纬31°的神奇密码

龟背纹、白柄短、肉厚嫩爽醇香

才有这句

世界香菇看中国,中国香菇看随州

随州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十佳魅力之城

炎帝神农始创农耕

点亮华夏文明第一缕曙光

曾侯乙编钟改写世界音乐史

千年银杏、十里画廊

是世界规模第一的古银杏群落

厨祖詹王、一馔千年

“美食四宝”传承至今

湖北唯一独立内山大洪山

被誉为“楚北天空第一峰”

汉东明珠,休闲之城

春可泛舟月光海

夏可避暑大洪山

秋可漫步银杏谷

冬可沐浴火山泉

神韵随州,一见钟情!

随州,欢迎您!

    (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