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农产品广告市场主体:
为维护农产品广告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黄石特色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全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以及总局、省局广告合规助企专项行动要求,立足黄石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需求,现就规范农产品广告发布相关要求提醒告知如下:
一、特色农产品广告基础合规要求
(一)地标与品牌使用规范
1.涉及地标产品或特色农产品,需严格遵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标注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不得超范围使用或伪造、变造地理标志。例如,不得在非地理标志产品上擅自使用相关标志误导消费者。
2.宣传“老字号”“非遗产品”时,需准确标明认证信息,禁止虚构历史背景或夸大文化价值。应确保所宣传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内容有真实、合法的依据。
(二)功效与质量表述规范
1.普通食品类农产品(如粮油、果蔬、酒类等),严禁宣称“抗癌”“降三高”“治疗疾病”等医疗功效,或使用 “养胃”“护肝”等暗示保健功能的表述,避免误导消费者将普通食品当作具有治疗或保健作用的产品。
2.特殊资质产品(如“绿色食品”“有机认证”农产品):需在广告中清晰标注认证标志及编号,并留存认证证书原件备查,禁止模糊表述(如 “等同有机标准”“准绿色食品”),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识别产品的真实资质。
(三)宣传用语与创意规范
1.禁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第一品牌”“顶级”“极品”“绝无仅有”等绝对化用语,以及 “纯天然”“无污染”“宇宙级美味”“极致口感”等无法证实的模糊表述,防止夸大产品特点误导消费者。
2.禁止利用虚假人设(如虚构“农民专家”“非遗传承人”)或伪造“消费者好评”“销售数据”误导消费者,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可靠。
二、新业态广告合规指引
(一)直播与短视频广告规范
1.主播需提前熟悉产品信息,禁止口头夸大功效(如“喝了就能降血糖”“减肥快速不反弹”)或使用绝对化话术(如 “全网最低价”“史上最低价”),避免通过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
2.直播画面中展示的产品包装、标签需与实际商品一致,禁止通过剪辑、特效虚构产品效果(如刻意渲染食材“鲜嫩多汁”的虚假画面),保证消费者看到的产品与实际收到的产品相符。
(二)自媒体与电商平台广告规范
1.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自媒体发布农产品评测、种草内容时,需标“广告”字样,禁止以“科普”“体验分享” 名义变相推销,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楚识别广告内容。
2.电商平台详情页需规范标注产品名称、配料、执行标准等信息,禁止盗用他人商标、专利图或“傍名牌”(如模仿知名品牌包装设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企业主体责任与合规建议
(一)建立广告审核机制
1.落实“三级审核制”。业务部门初核广告内容真实性,确保广告中涉及的产品信息、功效描述等真实可靠;法务部门复核法律合规性,检查广告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管理层终核发布风险,对广告发布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留存审核记录以便追溯。
2.对涉及地理标志、认证资质的广告,需建立《资质文件查验清单》,逐项核对证书有效期、适用范围等信息,确保广告中使用的资质信息真实、有效、合法。
(二)开展常态化自查自纠
1.每年定期排查线上线下广告物料(含海报、官网、短视频、直播回放等),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虚假背景(如虚构“皇家秘方”“祖传工艺”“宫廷秘方”“祖传秘方”等);是否违规使用国旗、国徽等标志;功效描述是否超出农产品属性范围,是否存在虚假功效宣传词如“特效”“神效”“包治百病”等。
2.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完成整改,并记录广告合规隐患整改台账,以便跟踪问题整改情况,持续提升广告合规水平。
四、监督与服务支持
(一)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送法上门”“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广告合规咨询服务。各企业如遇问题,可联系属地市场监管部门。
(二)请各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黄石特色农产品“合规、诚信、优质”的品牌形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黄石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