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滨湖社区绿意葱茏。在锻压小区广场上,身着红马甲的 “锋光” 志愿者们格外忙碌:有的耐心指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有的联合律所律师,为居民解答劳动纠纷疑难问题…… 这一幅幅生动画面,正是西塞山区滨湖社区 “锋光” 志愿服务队以党建为引领,联动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楼宇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描绘的基层治理 “锋” 景。
法律 “锋” 向标:从 “无声援助” 到 “家门口的法理课堂”
“王律师,您看这份合同有效吗?”5 月 8 日,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 “锋光法律援助站”,居民李大姐带着满脸焦急前来咨询。忠三律所的王律师立即拿出纸笔,一场 “无声咨询” 就此展开。原来,李大姐的弟弟因工伤赔偿问题,被企业长期拖延支付,姐弟俩多次沟通均无果。王律师一边用文字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条款,一边协助他们整理证据材料。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滨湖社区已成常态。社区 “锋光” 志愿服务队联合忠三律所推出 “周四法律门诊”,累计接待群众咨询 200 余人次,成功化解纠纷 13 起。文理学院的学生们更是将课堂搬到社区,开设 “民法典故事会”,通过情景剧生动演绎高空抛物、宠物侵权等生活案例。“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连买菜都能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68 岁的退休教师周师傅感慨道。
银龄 “锋” 采录:从 “手指操课堂” 到 “一人的剧场”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社区活动室里,20 多位老人正跟着节拍认真做手指操,文理学院学生小林站在前排耐心示范。83 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边做边说:“这操真管用!上次头晕,按小林教的穴位揉几下就好多了。”
“健脑益耆手指操” 只是 “银龄乐活” 项目的一部分。社区党员志愿者与高校学生结对,为高龄老人定制 “五个一” 服务:每周一次上门陪伴、每月一场文艺表演、每季一次健康义诊、每年一次集体生日,以及随时响应的 “紧急呼叫” 服务。
安全 “锋” 火线:从 “消防演练” 到 “童心护家园”
“捂住口鼻,弯腰快走!” 随着浓烟升起,西塞山区第三幼儿园内,老师和小朋友们在社区消防志愿者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疏散演练。志愿者手持灭火器,向围观的小朋友们现场教学:“一提二拔三握四压,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活动的 “小小消防员” 体验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5 岁的周子涵在志愿者帮助下,成功 “扑灭” 模拟火源,赢得阵阵掌声。“回家我要教奶奶用灭火器!” 他兴奋地说。目前,此类演练已覆盖辖区 6 家企业、5 个小区,通过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志愿者组织实施,形成 “资源共融、风险共防” 的安全治理闭环。
环保 “锋” 行者:从 “捡烟头” 到 “绿意新共识”
清晨的滨湖绿道上,由党员、学生组成的 “锋光环保小队” 正在开展行动。志愿者小刘夹起一个烟头,笑着对身旁的大学生说:“这就像‘生态盲盒’,集满 100 个就能兑换树苗!” 在他们的感染下,晨跑的居民王先生也主动加入。“上次社区发的环保布袋,我爱人天天用!” 他说道。
“绿满滨湖” 行动开展数月以来,已累计发放环保手册 300 余份。让志愿者们欣喜的是,居民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过去清理绿化带常遭误解,如今不少老人主动送来旧衣物制作拖把,或认领 “小花匠” 岗位。“志愿服务就像种子,终会成长为文明的森林。” 社区老党员计师傅感叹道。
温情 “锋” 景线:从 “物资上门” 到 “心灵港湾”
滨湖社区为 12 户特殊家庭建立了专属 “锋光档案”。通过 “民情日记” 机制,社区精准收集居民需求,提供个性化帮扶: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政务服务,为留守儿童开展课外辅导,为大龄失业人员组织技能培训…… 用实际行动让特殊群体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从法律援助的理性之光,到银龄关怀的温暖之光;从安全演练的守护之光,到环保行动的绿色之光,滨湖 “锋光” 志愿服务队以党建为纽带,汇聚多方力量,将 “单向帮扶” 升级为 “双向互动”。未来,滨湖社区将持续深化 “专业力量 + 群众智慧” 的协同模式,让 “锋光” 照亮基层治理的更多角落,让文明 “锋景” 常驻居民心间。
通讯员 王余辉
责任编辑 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