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的这期《半月谈》刊发文章《治理对象也是治理力量》,关注黄石这一好做法。
》》全文如下
治理对象也是治理力量
“彭奶奶,我们来看望您了。”不久前,湖北黄石外卖骑手司照天和彭伟,照例来到孤寡老人彭腊梅家中,为她带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部分走街串巷的骑手,一度因个人乱行乱停被小区物业“拒之门外”。 如今,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下,外卖员进出小区便捷,同时发挥“人熟地熟” 优势,积极参与助老助残、隐患排查等工作。在党组织的引导下,许多外卖员已经从社区、物业头疼的治理对象,变成参与社区治理的有生力量。
骑手司照天工作常态
“最后 100 米”矛盾突出
外卖骑手害怕“超时”,居民想 要“安全”,在送餐的“最后100 米” 矛盾突出。黄石市当代满堂悦小区有1319 户。最开始,小区物业让保安拦住外卖电动车,外卖小哥非常 “恼火”,经常跟保安起争执。后来,物业在大门口设置外卖架,但业主嫌下楼取餐麻烦,也不满意。
“外卖进小区的问题,不仅反映基层治理水平,也表现基层干部的作风与能力。”黄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有必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把大家伙聚在一起,商量出个对策。
黄石市委组织部收集全市64个“进门难”小区清单,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组织各方召开恳谈会,发现问题主要出在缺少“规矩”和各方互信。为此,黄石市委组织部协调相关部门出台文件,为外卖员进小区提供政策支撑。同时,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做好行业自律,要求快递及外卖配送服务人员统一着装并佩戴证件,遵守住宅小区的管理制度。
党建引领激发“红色动能”
随着相关政策制定出台,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外卖小哥的变 化。有一次,司照天在黄石市大智路社区送餐时,意外发现一栋楼房二层的水管破裂。他立即联系大智路社区的工作人员,社区方面迅速响应,及时化解了风险。
黄石港区海观山社区党委书记蔡玮说,这件事提醒他们,外卖小哥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这群人是天然的社情“摄像头”、民意“温度计”。
随后,基层党委找到各外卖小哥配送站点,想和大伙商量,让他们继续向基层提供风险预警。一去才知道,外卖小哥团队里,几乎每个站点都有党员和退伍军人,还有不少人希望向党组织靠拢。
为了发现外卖小哥中的党员, 黄石市委组织部积极开展“双找” 活动,即“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 织”,从2.8万从业者中摸排流动党员473名,并建立新业态党支部,将党员纳入组织管理。
如今,越来越多的骑手小哥胸前佩戴党徽。在他们每天举行的工作晨会上,除了工作安排之外,还多了两项内容:党的政策精神宣讲和优秀骑手事迹表扬。在友善、向上的工作氛围中,更多骑手加入做好人好事的行列。
2024年7月举办的第七届美团骑士节、美团骑手荣誉盛典活动中,全国有11名骑手获得年度“社区友好骑手”称号。一批先进典型涌现:送餐途中救助病倒路人的女骑手郭菊花、下班途中施救受伤车主的小哥张晓波……
相互认同促“双向奔赴”
外卖小哥不是城市的过客,他们也是社区的一份子,需要全社会更多关注和支持。
对此,黄石市统筹各方资源,升级打造一批“红石榴”驿站,提供歇脚纳凉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宣传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纳、工伤权益保障、公共服务人员保租房申请 等政策,切实解决快递小哥急愁难盼问题。
从相互认同到双向奔赴,大家不仅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更感受到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使命。
黄石市杭州西路社区党委书记马赞说,从“双向约束”到“双向服务“再到如今的“双向奔赴”,这是打造外卖员“友好社区”带来的可喜变化,外卖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更紧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