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 | 肖荣仁:甘愿为党和国防事业奉献终身

在黄石,有这样一位老党员。他曾荣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专项贡献奖,他虽然不是黄石人,却将所有的青春全部献给了黄石,献给了国家。他就是黄石楷模、大冶特钢原高级工程师肖荣仁。

今年85岁的肖荣仁,祖籍辽宁。1963年他从辽宁本溪钢铁学院(现辽宁科技学院)毕业,分配到大冶钢厂钢铁研究所,从事航天航空材料的专项技术研究。

彼时,正是我国新一代战机歼6战斗机从研发到量产的阶段。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肖荣仁接到了一项重要且保密的任务。

黄石楷模  大冶特钢原高级工程师肖荣仁:大冶钢厂,也是作为国家当年八大特钢之一,上面也下来了任务,要搞飞机发动机叶片材料,要升级。从歼6开始,它的速度要达到1马赫数,飞行速度要快,承受温度要高, 要做高温合金37试制,牌号为GH37。

这是新中国首次炼制这种合金材料,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每一步都是创新。当时,大冶钢厂里,像肖荣仁这样的有知识文化的技术人员并不多,这项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从配料到材料处理,再到炼制,肖荣仁和他的团队24小时盯着试制冶炼的过程,吃饭睡觉都在生产线上。

1965年4月,肖荣仁的妻子临盆要生产了,但那时候正是材料生产研发的关键阶段。两难之下,肖荣仁选择坚守在炉旁,直至锻造成功。

黄石楷模  大冶特钢原高级工程师肖荣仁:她自己去医院生产的,自己去住院,出院的时候,我去骑自行车接回来了。夫人还是有怨言的,说这一辈子,也没跟我享什么福。现在她也想通了,知道这是国家的大事,不是我这一家的。 

为了尽快造出合格的材料,就连父母去世,肖荣仁都没能及时回家送老人最后一程。他说,舍小家,是为了更大的家。

黄石楷模  大冶特钢原高级工程师肖荣仁:国家要强大,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靠的是军事实力,世界和平靠力量,这个力量不是嘴上说出来的,要靠实力。

1994年,由肖荣仁研发的“高温合金穿孔工艺研究及管材开发”项目荣获国家颁发促进科学技术进步重大贡献三等奖;1995年,由他研发的“MP-6机GH2036合金新工艺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国家颁发促进科学技术进步重大贡献三等奖。直到现在,他的很多科研成果,仍被应用在国家重点项目上。

60年来,从歼6到歼20,肖荣仁一路见证了我国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防事业的日益强大。

黄石楷模  大冶特钢原高级工程师肖荣仁:看到咱们国家这么强大,在国际上(有地位),特别有时候看航展,现在航天的这些成果,自己也是一个集体材料生产的参与者,得到了国家的肯定,我感到骄傲。

退休后,肖荣仁当上了西塞山区新建区社区第五网格党支部书记,他在街道、社区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文明创建活动,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

记者 童士心 编辑 王瑞雯、毕莺

一审:刘露 

二审:柯琪

三审:邱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