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因水而兴、因江而盛,是我国长江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战略地位特殊,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清水北送”的特殊使命。
“以水工程科学建设守牢安全底线,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激发改革活力,以水资产盘活优化增强发展动能,努力当好支点建设的安全底板、改革样板、发展长板。”5月21日,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廖志伟表示,湖北水利系统将围绕支点建设“七大战略”任务,通过实施21条举措,全力打造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先导区、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水利改革发展示范区、流域区域协同治理创新引领区,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廖志伟
积极打造
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张斌 摄)
问:围绕全面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湖北提出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如何看待水利部门在实施七大战略上的作为?
答: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赋予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新使命新定位。
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省委“新春第一会”以五年为标尺,提出2030年、2035年奋斗目标,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
这些重大战略与水利密切相关,比如,能级跨越战略要求增强战略腹地安全支撑,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规模,夯实高质量发展水资源要素支撑和水网基础设施硬核支撑;枢纽提能战略要求加快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全力推进荆汉运河前期工作,以水网拓展航运网,高效率联通海上丝绸之路,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美丽湖北战略要求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文化创新战略要求进一步弘扬抗洪文化,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治水文化;区域联动战略要求湖北协同推进长江大保护,携手守牢长江流域水安全底线,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全省水利部门将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切实扛牢“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政治责任,勇担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洪精神,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抓紧构建“荆楚安澜”现代水网,统筹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积极打造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为加快建成支点贡献水利力量。
五年内省级水网工程
覆盖度达90%
三峡水利枢纽是国家骨干水网重要调蓄节点。(视界网 郑家裕摄)
问:省水利厅近日出台《关于全力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行动方案》,实施21条举措,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水利支撑和保障。《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具体有什么目标?
答:《行动方案》的出台,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使命的政治担当,也是回应湖北作为水利大省在新时代迈向水利强省的主动作为。
从国家战略看,湖北地处长江经济带主战场和国家水网核心区,承担着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支撑中部地区崛起、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任;从省内实际看,湖北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既具备水网区位居中、水资源禀赋丰富、水利设施体系健全和水文化底蕴深厚优势,也面临着长江流域防洪保安、国家水资源保护调配等挑战。必须聚焦湖北支点建设战略布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精准发力。我们围绕“七大战略”,以打造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先导区、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水利改革发展示范区、流域区域协同治理创新引领区为核心载体,谋划实施21条措施,努力当好支点建设的安全底板、发展长板和改革样板,为全省加快建成战略支点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按照省委“一年见行动、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要求,方案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
到2027年,省级水网工程覆盖度达79%,境内长江干流、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到2030年,省级水网工程覆盖度达90%,力争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非常规水利用量等指标中部领先;
到2035年,水利支撑支点建设的功能作用显著增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综合效益持续发挥,全面建成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核心区,全力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聚力打造水利“四区”
赋能加快建成支点
湖北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水资源丰富。(视界网 朱俊波 摄)
问:《行动方案》聚焦服务全省七大战略,加快“四区”建设,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答:《行动方案》提出聚焦“四区”建设,即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先导区、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水利改革发展示范区、流域区域协同治理创新引领区。“四区”建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各地应结合发展水平和水情实际,既可以有重点地单独推进,也可以协同推进。
具体而言,先导区是基础,通过对接国家水网主骨架、打造湖北骨干网、优化农田灌排网等,以水网底图支撑支点建设蓝图;保障区是核心,通过强化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国家战略水源地保护、百库千湖联调联动以及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进一步强化支点建设水资源要素支撑和水安全保障;示范区是动力,通过推进水利“三资”管理改革、水利产业集群培育、水文化高地建设,以深化水利领域改革创新为支点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引领区是方向,通过长江流域防洪协作、跨界河湖共治,打造流域区域协同治理创新样板。
为实现“四区”建设目标,还需补齐不足和短板,重点从三个方面聚力提升——
在增强防洪抗旱韧性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工作体系,加强“三江”“两库”“千湖”系统治理,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在攻坚重大工程项目上下功夫。力争三峡水运新通道、沿线补水、武湖蓄滞洪区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和“两重”项目清单,为稳增长稳就业提供水利硬核支撑;
在创新水利改革发展上下功夫。深化水利“三资”改革,壮大水利产业集群,稳步推进水资源“趋利避害”,做好水工程科学建设和盘活大文章,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