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学生正在调试无人机设备。
②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试验。受访单位供图
日前,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低空技术与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29种新专业。为此,科技日报推出“关注新增专业”系列报道,聚焦此次增设的新专业,解析其与科技发展前沿、产业发展趋势之间的联系,探讨如何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近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新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增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备受关注。今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来首批本科生。
“通过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高校能够及时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助力完善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布局,推动创新应用的落地,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动力与人才保障。”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丛杨表示。
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匹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作为国家低空经济试点的重点区域,广东省以及各地级市已发布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去年,《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的发展格局,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广州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形成较为完备的低空产业链,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尤其是深圳、广州、珠海等地,聚集了一批无人机、航空电子等领域企业,如大疆、亿航、小鹏汇天等。低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相关领域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培养工科人才的基地。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设立,正是为了积极响应广东省构建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该专业与广东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家祥说。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一门融合了低空运动体优化设计与综合运用、低空通信与交互智联、复合导航与自主感知、协同决策与智能控制、低空运行与安全管理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的新兴专业。该专业聚焦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航空、通信、电子、控制、机械、交通、人工智能、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培养低空领域设计、研发与管理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在今年招收首批本科生时,将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合并成“AI与低空技术”工科试验班。该试验班共招生170人。学生入学后,在大一学年末可根据个人意愿进行专业分流。
丛杨指出,当前发展低空经济还有许多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一方面,要加强低空经济领域产学研结合,满足低空产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技术创新。
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华南理工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设置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与低空应用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智能学习、智能决策能力可突破低空运载与运营管理的瓶颈,为低空领域应用带来质的飞跃。低空智慧物流、低空紧急救援、低空植保、低空巡检、低空载人飞行等低空创新应用场景,对智能控制、智能感知、智能运营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着迫切需求。”罗家祥介绍,“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学校开设了人工智能导论、人工智能基础、人工智能在低空技术中的应用等阶梯式课程。”
此外,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对人才的创新要求极高。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专业,如何使人才培养与需求相匹配?为此,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调研了接近20家企业。根据调研结果,学院提出应培养知识全面,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
由于该专业涉及的领域范围更广、应用场景更新、技术应用更加综合,华南理工大学要求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选修通信、交通管理等方向的课程。学校构建涵盖低空经济全方位的知识体系,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
“我们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了上述要求。我们构建了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涵盖自动控制、通信、飞行器设计、材料等领域,并且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丛杨说。
华南理工大学在新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明确提出,强化实践教学,通过项目驱动、实验和实训课程,学生将参与低空飞行器、感知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装配、调试和测试,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也意味着,华南理工大学将在真实的应用环境中培养低空经济人才,让人才与产业需求不脱节。
探索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到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5万亿元;到2035年将进一步攀升到3.5万亿元。由此可见,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缺口将进一步加大。
“我们将在校内组建一支跨学科团队,团队成员由具有自动化、交通、通信、机械、材料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探索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产教融合教学支持。”丛杨表示。
例如在实验教学方面,除了利用学校和学院已有的基础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还将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实践环境。
记者注意到,华南理工大学对该专业的学生还设定明确的实践要求,学生需完成4学分的创新创业项目。这意味着,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必须参加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学生研究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或者一定时长的各类课外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如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等。
华南理工大学始终将就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依托人才培养质量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地缘优势,其高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就业质量、高满意度一直是学校的“金字招牌”。
对这一新专业的就业前景,华南理工大学充满信心。“毕业生可以投身飞行器制造、飞行器创新应用、空域规划、智能交通等核心领域,或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深造。”罗家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