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中心医院 |《2025 全民营养周》科学共识,教您健康减重不踩坑

每年五月全民营养周到来之际,都是我们重新审视生活方式、守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契机。

作为黄石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想结合《中国居民健康体重管理之减重行动20条》专家共识,和大家聊聊如何用科学方法告别肥胖焦虑,实现真正的健康减重。

这些坑别踩!

三大减肥误区正在拖垮你

7天瘦10斤?小心越减越虚!

你是否曾被“7天瘦10斤”、“月瘦20斤”的夸张宣传吸引过?事实上,通过极端节食方式短期内减轻的体重,大多是水分和肌肉。

更需警惕的是,每月减重速度过快,会导致代谢率下降、内分泌紊乱(如月经失调),甚至肝肾损伤!科学减重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在避免反弹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健康风险。

不吃早餐?小心越饿越胖!

不少人将“不吃早餐”当作快速减肥的捷径,却忽视了《共识》中的重要提醒:不吃早餐增加肥胖风险。不吃早餐会使身体长时间处于空腹状态,导致血糖骤降、饥饿素大量分泌,进而引发午餐暴饮暴食,摄入远超身体所需的热量。

科学的减肥方式,应当遵循“规律三餐”的原则,每餐包括“蛋白质类食物+蔬菜+全谷物”,身体才能在“不挨饿”的状态下实现脂肪持续消耗,同时守护代谢、免疫、消化等多系统健康,这才是可持续的减肥之道。

减肥茶能躺瘦?智商税警告!

市面上鼓吹“躺着瘦”的减肥产品层出不穷,从白芸豆提取物、肉碱到各类减肥茶,看似“科学成分”加持,实则暗藏陷阱。

共识表明,根据权威共识,这些产品的减重效果缺乏严谨的科学验证,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肝肾功能。真正的减重没有捷径,只有“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行为管理”的全生活方式调整才是王道。


科学减重核心:

吃动平衡

饮食管理:3个黄金法则吃对不饿肚

1.总量控制:

合理控制热量摄入是体重管理的关键,核心在于建立“热量负平衡”——建议每日摄入热量较日常消耗低500-1000千卡。改用小号餐具减少单次进食量,正餐前喝200ml温水增加饱腹感,避免过度节食导致暴食。

2.三餐结构优化:

主食:1/3换成全谷物(燕麦、糙米、玉米等),升糖慢、纤维高,如早餐用杂粮粥代替白粥。

蛋白质:优选鱼虾、鸡胸肉、豆制品,晚餐加1盒低脂奶,补钙又抗饿。

蔬菜:每天1斤菜,深色蔬菜占一半,肠道超通畅。

3.吃饭小技巧:

狼吞虎咽会让大脑迟滞接收饱腹信号,导致多吃30%热量。建议慢食细嚼,每餐20分钟以上,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能少摄入20%热量!

运动干预:有氧+抗阻,燃脂翻倍

1.有氧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是关键:快走、游泳、骑车等,每次30分钟,每周5次,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爬楼梯、跳绳都是碎片运动好选择!

2.抗阻训练:

每周2-3次,练肌肉提代谢:肌肉是“天然燃脂器”,每增加 1kg 肌肉,每天多消耗110千卡。新手可从深蹲(3组×15次)、平板支撑(3组×30秒)开始,逐步加入哑铃训练,防止减重时肌肉流失。

3.儿童运动:

每天1小时,少久坐少屏幕:6-17岁肥胖儿童需每天进行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打球)至少60分钟,每周≥4天,同时控制电子设备使用≤2小时/日,家长需带头参与亲子运动。

生活方式:睡眠和压力是隐形“体重调节器”

1.睡够7小时,告别“熬夜胖”:

熬夜会让饥饿素飙升25%,建议固定作息,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

2.管理压力,拒绝“情绪性进食”:

长期高压促使皮质醇分泌,加速腹部脂肪堆积。试试“正念饮食”:吃饭时放下手机,细嚼慢咽感受食物的温度、口感与香气。压力大时通过深呼吸、快走10分钟缓解,拒绝用食物掩埋压力。


写在最后:

一场找回健康的修行


减肥不是和体重秤的对抗

而是一场找回健康的修行


这个全民营养周

让我们放下速效减肥的焦虑

用科学的减重方法

   收获一个轻盈又健康的自己!


来源:黄石市中心医院

通讯员:王玲


(作者: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