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记忆“活”起来——从“革命圣地”到“国家线路”的文旅升级密码

2024年,红安获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暨湖北(红安)红色文化旅游季在红安举行。

2025年3月,省委书记王忠林向世界发出的“湖北旅游邀请函”中,红安红色旅游资源赫然在列。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红安掀起了一场“红色+古色+绿色”的全域文旅热潮。全县共接待游客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7%和23.22%。

红安红色文化为何备受青睐?

行动就是答案。近年来,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的革命老区红安,深挖精神富矿,让红色文化“立”起来;创新表达方式,让红色故事“活”起来;构建产业矩阵,让红色资源“火”起来。一系列举措之下,红色记忆从历史深处“走”出来,在新时代焕发蓬勃活力,交出了一份红色文化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的亮眼答卷。

深挖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红安拥有红色4A级景区3家——黄麻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锦绣铜锣景区,红色3A级景区4家,不可移动革命遗址遗迹233处,其中国家级39处、省级26处,红色研学培训基地4家,重要红色展馆33处。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活”的基因。红安凭借“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等重要历史地位,推进红色+山水、红色+演艺、红色+研学发展体系,将40余处革命旧址、10余家纪念馆及众多红色乡村串联起来,成为“大别山红色文旅圈”的核心支点。

核心竞争力,也在于“活”的思路。红安遵循“以红打底,多彩兼容”的总体规划思路,构建起包含“集散中心+景区景点+旅游驿站+美丽乡村+民宿酒店+文创美食+红色演艺”等要素齐全的旅游带;并与麻城市、大悟县、河南新县、安徽金寨县、六安裕安区6个县(市、区)成立了大别山红色旅游城市发展联盟,推动大别山红色旅游线路互通、游客互送、宣传互推、资源共享。

核心竞争力,更在于“活”的发展规划。去年,投资2.4亿元的黄麻起义纪念园游客中心综合体投入使用,成为将军故里的“新地标”;八里影视基地、七里坪红色文旅小镇建设加速推进,红安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新线路、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畅游红色红安。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13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红安通过“旅游+百业”模式,将红色资源与绿茶、花生等特产结合,推出“红安红”礼盒,带动8个乡镇、30余家餐饮名店实现升级。

创新表达,“引爆”观众共鸣

“一袭蓝衫裹风云,鼓板声声震人心……”4月29日晚,大型原创红色题材楚剧《蓝衣先生》在红安大剧院首演。演出结束后,烈士家乡代表张宏华久久不愿离去。“今晚的演出太震撼了,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舞台艺术,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

“娘送战袍,儿献忠骨……”5月1日,大型红色实景剧《红安永远红》剧组在红安县长胜街进行巡街展演,不少游客纷纷与演员互动、拍照留念。游客反馈:“这里的文艺演出太棒了!尤其是那个红色小剧,感觉一下子就穿越回了革命年代,特别有代入感!”

在八一村、盐店河村等红色乡村,小剧常态化演出成为“行走的红色课堂”,带动游客二次消费增长30%。红安县楚剧团团长吴玲萍介绍,小剧“有泪点、有笑点、有互动”的设计,十分契合年轻人快节奏的需求。

红安作为大别山精神的策源地,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持续推进红色演艺和文化小剧相结合,为红色旅游赋能。截至2025年,红安县已累计创作并演出红色文化小剧20余部,包括沉浸式实景宣讲演艺《我和我的红安》、大型红色实景剧《红安永远红》,以及《女将送饭》《黄安烽火》《三把米》等文化小剧。其中,沉浸式演艺《我和我的红安》《红安永远红》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营收3200万元。

除了文化小剧,红安在打造沉浸式旅游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五一假期,红安影视幻城(黄安古城)焕新升级后精彩亮相。首届汉服文化节成为假期的流量担当,“华彩衣裳·黄安囍事”编排王府招亲、大明科考、状元巡游等68场各类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短视频《听长胜说》《探访刘飞将军故事》等,更是看哭了不少人。

沉浸式研学,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游客仿佛“穿越”到1927年的起义战场;烈士纪念馆内,英烈的遗物与数字化展陈相互交织,诉说着“血染山城”的壮烈历史。七里坪革命纪念馆则通过复原“列宁市”场景,银行、法庭、列宁小学等旧址成为体验空间。

五一期间,青少年红色研学热潮涌动。作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创新推出沉浸式研学体验项目,吸引各地学子前来触摸历史脉络,感悟革命精神。

与传统参观模式不同,红安创新构建“五感沉浸”教学体系。

程河村是一代战神王近山将军的故里。村里建成了初心公园、黄泛区农场、军事体验区、同心驿站、同心街、亮剑公园,打造了豆腐坊、酒坊、王近山故居红培教育活动坊、战神客栈等经典场景,开展各类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年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余元。

叶河村走出了开国中将李天焕、大校李天德、大校李天忠和一位高级将领李天忠,被誉为“四将同一村”。该村先后建成政治生活体验馆、将军塑像、战场浮雕、红军食堂、民宿等场景,新建“十里桃花”旅游观光和水蜜桃、黄桃、草莓采摘基地,种植红苕260亩,年创收达50余万元。2024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万元。

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教育和旅游目的地”,红安县打造了“忠诚”八一、“英雄”盐店河等24个现场教学点,开发了7条精品研学线路和80门精品课程,每年承办干部培训班800余期、培训学员8万多人,接待研学学生1万余人。2024年,接待红培研学人员15万人次,实现营收1.5亿元。

精品研学线路“红绿相融”,红色轴线串联起黄麻起义遗址、董必武纪念馆等12处国保单位,绿色廊道融合锦绣铜锣景区等生态景观,引导学生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思考中汲取力量,将红色精神内化为成长的动力。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夜幕下的影视幻城,大型红色实景剧《红安永远红》展演队伍与汉服爱好者不期而遇。从1927年的星火燎原,到新时代的文旅交响,这座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正在书写红色记忆的当代叙事。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