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你们又来啦!今年我这早稻育的苗,壮实得很呢!”4 月 22 日下午,在大冶市灵乡镇岩峰村的田间地头,种粮大户吴远江老远瞧见大冶市统计局调查队和灵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打起招呼。他刚从水田里直起身,裤腿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巴,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吴大爷,那可太好啦!咱们这次就是来好好记录这些好苗子的情况!” 工作人员笑着回应,随即熟练地拿出无人机和 PDA 等专业设备,准备开展工作。无人机缓缓升起,如一只敏锐的 “电子眼”,在天空中盘旋,将大地块的全貌尽收 “眼底”;与此同时,工作人员手持 PDA,穿梭于 124 个小样方之间,仔细扫视每一株农作物,快速在设备上录入信息。作为全市粮食产量样本点调查村之一,灵乡镇岩峰村这三个大地块的春播数据采集工作至关重要。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粮食作物,早稻和春玉米成为 “重点照顾对象”。遇到生长态势特别好或存在特殊情况的地块,工作人员便停下脚步,拿起相机,从不同角度为农作物拍照留存资料。
“你们这又是拍照,又是录数据的,到底有啥用呀?” 吴大爷好奇地询问。“吴大爷,我们录入这些春播农作物的数据,尤其是粮食作物的播种情况,意义重大!后续我们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评估雨水等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等收获季,再来收集一次数据,将全市数据汇总后,就能科学推算出今年的农业产量。这些数据能为农业生产规划提供重要参考,指导大家更好地安排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 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那你们可得好好弄,我这片田说不定还能给全市出份力呢!” 听完解释,吴大爷干劲更足,主动帮着工作人员查看是否存在遗漏信息。
随着夕阳西斜,当天的调查工作暂告段落。“明年春播,你们还来不?到时候也跟我讲讲今年这片田的数据咋样!” 吴大爷站在田埂上喊道。“来!肯定来!明年见!” 工作人员们挥手回应,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通讯员 汪学东 陈铮
责任编辑 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