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失语、失明、癫痫、抑郁症等患者迎来福音 湖北造脑机接口产品拟明年上市


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 受访公司供图

4月17日,湖北举行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在会上发言介绍,该公司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已完成四例短期临床试验,多项产品快速推进,计划明年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证并注册上市。

湖北脑机接口技术国际领先

黄立介绍,该公司在脑机接口技术上实现了65000个通道,远超行业标准,并且成功解决了同时进行神经信号采集与神经元精准刺激这一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基于核心技术,公司已成功研制出6个系列58种规格的产品。已在数千只大鼠、巴马猪、猕猴等构建的帕金森、抑郁、脊髓损伤、意识障碍、癫痫的动物模型上对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了充分验证。

同时,公司与协和、同济成立联合实验室,与国内十余家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DBS(脑深部电刺激)、脊髓电刺激、骶神经刺激等项目产品快速推进,计划明年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证并注册上市。

脑机接口在湖北已有明确定价

“脑机接口作为科技顶尖赛道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团队已经深耕了5年,技术水平已经超越西方。”黄立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当初决定做脑机接口是源于一场会议,看到一位失去双臂的退役军人,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先进的科技帮助他们解除病痛。”

梦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2024年11月1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成功实施了脑机接口的湖北首例临床试验,接受手术的是一位功能区脑肿瘤患者。医生在患者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同步采集电信号,进行了脑功能区定位,手术非常顺利。截至目前,脑机接口已完成四例短期临床试验。

2025年3月26日,微米级脑机接口多模态三维图谱在汉发布,这是湖北脑机接口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医生戴上MR眼镜后,能拥有透视眼“穿透”颅骨和脑组织,动态观察电极与大脑皮层和脑部血管的微米级三维空间位置关系。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将微米级脑结构进行数百倍的放大呈现,医务人员可以在三维空间对脑机接口与脑部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行全方位立体观察,并建立三维图谱。将脑机接口医学影像的混合现实呈现从毫米级提升到微米级,极大提高了脑机接口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2025年3月31日,湖北省医保局率先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明确了3个项目收费最高限价,“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政府指导价分别为6552元/次、3139元/次、966元/次,此举标志着这一前沿科技正式步入民生领域。有了价格指导,医院可依托明确的支付办法快速切入应用场景,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患者体验新技术也有了政策兜底。

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发声

脑机接口是一种能够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人机交互技术,其作用机制是绕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与控制通道,通过捕捉大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控制。

未来,瘫痪在床的患者通过脑机接口设备与骨骼机器人连接,可以用“意念”控制骨骼机器人帮助自己完成站立、行走、端水等行为。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不仅在神经功能缺陷譬如脊髓损伤、偏瘫、失语患者治疗方面大有可为,更在帕金森、癫痫、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在优势,未来将实现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说话”、让盲人“复明”等愿景。

脑机接口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也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为人类认知科学研究提供全新工具,为脑疾病精准诊疗开辟新途径,并可能重塑人机交互的未来形态。

黄立说,衷华脑机作为湖北本土培育的高科技企业,将牢记嘱托,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勇当湖北未来产业发展排头兵,为“支点建设”贡献更大民企力量。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