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最近,郑州的李先生身体出现瘙痒,怀疑是春季皮肤过敏,去医院检查后,原因不是过敏,而是肝癌。
患者 李振宇:我最开始时间是双腿发痒,我以为是过敏了,就到药店自己去买了两瓶扑尔敏开始吃,吃着吃着,上身就开始痒,吃了两个多月没效果。
随着发痒症状越来越严重,他就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马素平:彩超提示着,肝顶部有一个19×21毫米的占位性病变。我们又做了CT平扫和增强,和核磁共振的平扫和增强,都进一步印证了是一个原发性肝癌。
医生介绍,肝脏是一个“忍者型”器官,因为没有痛觉神经,即便肝细胞已经损伤严重,身体仍然没明显感觉。专家提醒,如果皮肤出现瘙痒、发黄、个别部位出现蜘蛛痣、出血点,这都是异常信号,有可能是肝脏在“求救”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杨松:如果肝病的患者出现了胆红素升高、皮肤瘙痒的时候,其实代表着病情是在加重。肝脏其实是一个非常迟钝的器官,好多肝癌的患者即使肿瘤很大了,到了5公分、10公分可能并没有任何的不舒服,所以更多的对肝癌的早期发现不能依赖我们躯体的症状,而是需要我们定期的检查,包括超声和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等的检查。
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39万
我国是全球肝癌疾病负担较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约39万,死亡36万,是我国死亡率排名第二的癌症。由于肝癌症状隐蔽,大部分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这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肝癌发病隐蔽、进展快、死亡率高,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癌症。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两者都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不健康生活方式也是肝癌的发病诱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任医师 滕皋军: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们的代谢综合征,尤其是脂肪肝发生明显增高。脂肪肝有部分会发展成肝硬化。还有大量饮酒,再加上肝炎或者脂肪肝那是雪上加霜。黄曲霉菌之类的腐烂的食物等等,都是跟肝癌有明显关系。
肝癌也被称为“隐形杀手”,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机会。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进入临床,为中晚期患者争取到更多手术机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蔡建强:发现的时候,肝癌的中晚期比例非常高,70%~80%的患者还是没有机会手术切除治疗。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尝试着双重免疫治疗。在免疫治疗方面,现在已经初步看到了一些希望,一些晚期肝癌病人从中得到了很大的获益。
肝癌的生存期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肝癌患者通过手术、射频消融等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70%。中期患者通过靶向药物、免疫疗法,以及双免疫联合疗法,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2~3年;晚期患者经综合治疗,生存期可达到1.5~2年左右,但个体差异较大。
预防肝癌从养肝护肝开始
肝癌发病率高,症状隐蔽,治疗难度大,所以肝癌的预防尤为重要。降低肝癌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接种乙肝疫苗:它是预防乙肝及相关肝癌的最有效手段。
定期体检:特别是乙肝携带者、慢性肝病者,应定期做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
不饮酒或少饮酒:酒精对肝脏伤害大,最好减少或戒掉。
远离霉变食品:不吃霉变的花生、玉米、豆类等,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摄入。
控制体重 预防脂肪肝: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避免肥胖。
用药谨慎:不要滥用药物,长期服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