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湖是长江一级支流,黄石的“母亲湖”。最新检测数据显示,经过持续治理,大冶湖Ⅱ类水已占三成,水质进入全省湖泊第一方阵。
前两天,来自华农的科研团队为大冶湖进行了“体检”。在湖中心,研究人员放下的测量仪器,下水近2米,才几乎看不见。这是检测的重要一项——水体透明度。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研究生 朱涔晔:上一年春季,它的透明度大概是1.2米,对比往年有明显的提升。
底栖动物是另一个重要考量。采泥器从湖底捞出之后,筛网里出现了河蚌,这是对水质变化十分敏感的指示性生物。这个研究团队每年对大冶湖进行4次检测,每次12个采样点,以往只能零星地看到河蚌。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学生 朱涔晔:今年我们惊喜地发现,有六个点都采到了河蚌,说明大冶湖的水质整体都是越来越健康。
大冶湖是黄石最大的湖泊,曾因废水排放、围网投饵,水质恶化为劣Ⅴ类。为改善水质,黄石着手治理大冶湖,渔民退湖、污染源退出。同时,通过企校合作开展“科学放养、轮放轮捕、以渔净水”。多年努力的效果,在大冶湖今年的“体检报告”上得以体现:水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水体的总氮和总磷含量,较去年同期再降两成,不到八年前的一半。
4月8日(7)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马徐发:(目前)我们大部分都是Ⅲ类,还有1/3的点位是Ⅱ类水,在全省的湖泊里面是排在第一方阵里面。
记者 陈田浩 编辑 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