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压铸机在东风武汉新工厂开始安装 这个巨人会“绣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两台压铸机,用36辆重卡运过来,就像‘蚂蚁搬家’。”4月2日,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东风汽车武汉新工厂,一片还在紧张施工的新厂房里,正在安装两条一体化压铸生产线。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制造部部长、厂房建设负责人何胜元介绍,其中一条生产线使用目前全球最大的压铸机,自重1200吨,锁模力达1.6万吨,全工序、全过程实现无人化和智能化。

“以前生产新能源车底盘,最少需要179个零件,像拼积木一样;应用一体化压铸工艺,简化成3个部件,‘啪’一下成型,减重30%,强度反而更高。”何胜元说。

压铸机机架正在安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机械巨人来了

700摄氏度的铝液冒着火苗,以极快的速度被射进模腔,其携带的强大动能,足以冲破钢板;此时,压铸机以巨大的力量锁住模具——这种力,叫作锁模力。

锁模力是衡量压铸机性能的关键指标。1970年代,压铸机的锁模力不到100吨,只能生产拉链、金属纽扣。2019年,特斯拉使用一台锁模力6000吨的压铸机,将原本由70多个零件焊起来的新能源车底盘后地板一次性压出来。

而东风新工厂这台压铸机,锁模力足足有1.6万吨——相当于2万头成年非洲象一起踩在模具上,或是1600辆满载的10吨大卡车叠罗汉压住模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压铸机的黑色机架正在安装,其下,是厚1.6米的混凝土基础,再下面,是16根基桩。“自重1200吨,加上运行时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所以压铸机对基础的承载能力要求极高。”中建三局二公司项目负责人张蒙介绍,这些基桩都经过特殊加强。

该项目去年11月开工,仅用2个月完成钢结构吊装,提前7天完成压铸机基础施工,为安装腾出了时间。“我们严格把控施工精度,将基础预埋件整体水平误差从设计允许的正负5毫米优化至正负3毫米,为压铸机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张蒙说。

1.6万吨压铸机长25.6米、宽12米、高7.8米,相当于一栋三层小楼,安装周期超两个月。“机械巨人”暂时还停留在图纸上,但其庞大体量从厂房上空的桁车已可管中窥豹——这3架桁车用来吊装、更换压铸机的零部件,承重达到250吨级,这种型号的桁车一般使用于港口,用来搬运集装箱。

承重250吨的桁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复杂部件一次成型

这个机械巨人还会“绣花”。

被射入模腔后,铝液在1.6万吨的压力下被压实、冷却,整个过程需要极精细地控制。如果说安装压铸机是创造一个巨人,那么,精细控制就是让这个巨人学会绣花。据介绍,用这台压铸机加工4平方米的铝件,可以在近2分钟内对几十个压铸冷却水路进行精密控制,将铝板厚度误差控制在0.05米以内,约等于一根头发丝。

整条生产线也将随之升级。

何胜元介绍,新能源车的底盘分为三部分:前机舱、后地板和中间的电池托盘。这三种部件,压铸机都能一次成型,其生产节拍为135秒,也就是说,每135秒就能生产一个部件,合格率将达到95%。

这些部件还要经过飞边、检测、打磨、机加工等工序。“整个过程完全实现自动化,全部由机械臂和AGV叉车完成。”何胜元说。

“巨人绣花”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零件数和焊接点锐减,产线将变得更短,制造成本可以控制得更精确。除了厂商,用户也将受益:压铸机生产的新能源车底盘可以减重30%到40%,结构的化繁为简能增强车身强度,这意味着续航里程的增加、用电成本的下降和安全性能的提升。

除这台1.6万吨压铸机外,东风新工厂还在安装一台1万吨压铸机。两条产线计划在今年9月份联动调试,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轻量化部件20万件,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注入新动能。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