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营经济的最佳试验田——解锁鄂州民营经济 “流量密码”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4年,鄂州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65%的GDP、70%的税收以及 90%的就业,在转型发展中担当起 “生力军” 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顺丰集团、容百锂电、华工法利莱、人福药业等产业龙头企业先后落户鄂州并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全市现代物流、光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全市新旧动能的转换,成为支撑鄂州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640.png

今年一季度,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鄂州逆势上扬,成绩斐然:全市GDP增速达7.2%,排名全省第三,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3.4%。这串含金量十足的数据背后,是鄂州刀刃向内的营商环境革命——从被动审批转变为主动护航,从政策“撒网”到精准“滴灌”,鄂州正凭借“升级版”政务服务体系重塑民营经济生态环境。

“上午直播卖货、下午打包报关、

凌晨航班起飞”


全链条服务构建民企出海新格局

依托亚洲首座专业货运枢纽——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鄂州民营经济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随着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已有27家跨境企业入驻产业园。

640.jpg

“感谢政府部门在出口信用保险、税务、法律、金融、海关等方面给予我们企业补贴优惠政策,鼓励我们通过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出口报关,助力我们拓宽海外市场。”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鹏荐说。

拓材科技成功攻克高纯半导体材料“卡脖子”技术,其20种高纯元素材料纯度达99.999999%。在出口的强劲带动下,枫树线业、武汉拓材科技等2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超40%,带动全市完成出口总额20.8亿元、增长幅度达91.6%。

640 (1).jpg

鄂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签约仪式现场

鄂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正式运营首月,便吸引了中通华中总部等27家跨境企业入驻,在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直播基地展现出独特活力。挪威三文鱼、泰国榴莲、印度青蟹等各类生鲜产品能“新鲜”直达,这背后依托的是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日益密集的航线网络,是鄂州市高效互联、快速互通的“空空中转”货运服务体系。

在30公里外的国家级葛店经开区,唯品会华中物流中心海关监管仓内,价值3亿元的服饰、美妆产品正通过新建的机场保税通道发往海外。“上午直播卖货、下午打包报关、凌晨航班起飞”,这个被称为“鄂州速度”的跨境直播电商模式,离不开政企联合开发的数智监管系统的支持。

“无纸化+即时办”


“靶向滴灌”激活民营经济内生力

走进枫树线业的智慧车间,全自动络筒机正以每秒15米的速度高效吞吐纱线。作为全球第三大工业缝纫线生产商,其智能仓储区堆满了发往德国的货箱。

近年来,鄂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鄂州市2024年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推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从产业发展、企业培育、上市服务、人才培养、营商环境、要素保障等方面综合发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退税办理时限由平均1个工作日压缩至0.64个工作日。”华容区税务局推行出口退税“无纸化+即时办”改革,通过电子税务局实现“申报—审核—退库”全流程线上办理。

640 (2).jpg

枫树线业生产车间

2024年,共为枫树线业办理出口退税2022万元,同比增长189%。枫树线业财务负责人王小艳表示:“退税款两天内到账,极大缓解了海外订单预付资金压力,这是我们成功拿下欧洲千万订单的底气。”

这一速度变化的背后,蕴含着政务服务的深层变革。今年创新推出的“信用白名单”制度,让枫树线业等A级纳税人享受“申报即审核”特权,出口退税效率显著提升。

枫树线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口皆碑,向海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也已经超过60个,“枫树”商标还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注册。

针对枫树线业对跨境税收政策掌握不足、申报流程不熟悉的问题,华容区税务局为其量身定制《出口退税政策适配清单》,精准标注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8类政策适用条款。

“税务部门给我们装配了政策雷达。”公司业务负责人感慨。华容区税务局通过组建“跨境税收服务专班”,帮助企业成功避开东南亚市场5类合规陷阱。

通过一系列精准服务举措,枫树线业出海进程显著提速:2024年出口额达3.38亿元,同比增长52%,海外客户数量增长12家;综合税费成本下降18%,资金周转效率提高30%,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4.7%,专利数量每年增长率为10%。

不算小账算大账,邻区携手做“蛋糕”


打造企业用地服务新范式

“指导申报‘智能制造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协助梳理技术需求、编制申报材料,成功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450万元,用于引进国内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20%。”这些得益于市发改经信部门“政策翻译官”服务——专班将晦涩的国债申报指南转化为15页可视化操作指南,助力企业在3天内完成申报。

“从资金到市场,从技术到服务,政府的支持让我们心里踏实。2024年我们企业已再次投资扩建5G智能工厂。”顾地科技相关负责人说,市经信局通过“政策+服务+市场+创新”的全链条帮扶模式,让企业切身感受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鄂州温度”。

要素保障的升级版正释放出乘数效应,不算小账算大账,邻区携手做“蛋糕”。在长飞光纤220亩生产基地项目中,147亩位于国家级葛店经开区,73亩属于华容区。这个打破国外光学材料垄断的项目,起初因地块横跨两区险些搁置。

图片

长飞光纤葛店科技园施工现场

但国家级葛店经开区和华容区着眼大局,没有对产值、税收、投资这些“小账”斤斤计较,最终实现了“算大账”的良好效果——国家级葛店经开区顺利拿下了长飞科技园,这成为鄂州市联动发展“光芯屏端网”的标志性项目。

华容区则借助长飞的落地,顺势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我们眼中只有企业发展需求,没有行政边界。”华容区委常委、副区长廖小红说,以服务企业需要为导向,往往能收获比只关注自身 “一亩三分地” 更多的成果。

与此同时,在电力要素保障方面,鄂州市还推行“城市插座”服务模式,建立“超前对接、服务前置、快速接电”机制,提前完成项目配套电网工程,实现“电等企业”。

“打破行政藩篱才能做大蛋糕。”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郭标对“飞地经济”模式赞不绝口。他回忆,长飞葛店科技园在建设过程中,与之配套的政府供电工程、外线、道路,都是两个区共同协作完成,特别是供电工程,提前了约一个月完工。

202505261.jpg

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实有经营主体数量达17.76万户,同比增长7.58%;今年以来新登记经营主体11028户,其中新登记企业数量为2620户。

站在武汉都市圈“核心引擎”的新方位上,鄂州民营经济的“破圈”故事仍在续写,“小城大企”的鄂州实践正为中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探出一条突围之路。

当湖北首季经济数据发布时,或许人们会惊喜地发现:这座曾以“钢城”闻名的城市,如今最耀眼的名片已变成“服务民营经济的最佳试验田”。

(来源:鄂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