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黄石篇章的必然要求。日前,市委市政府印发《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的工作方案》,将“实施区域联动行动,全面提升区域融合发展水平”作为“六大行动”之一进行重点安排部署。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我市加快推动融圈入群和全域一体化发展,各区域“握指成拳”向未来,凝聚起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整体提升的强大合力。
在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
渤海生物项目现场
一栋高达百余米的物料塔高高耸立
从荒坡破土动工到一期建成试产
用时不到1年
湖北渤海生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常宽:正式建设的话,是从去年的3月份到4月份开始的,到现在就是我们已经就基本完成建设了,可以进行试生产阶段了,现在的话,我们还在筹备这个二期建设。
从一期,到二期,再到决定落子总部基地,渤海生物在还地桥镇投资的不断加码,看中的正是其在区域发展布局中地位的不断跃升。
早在2020年,我市积极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决定在还地桥镇设立临空经济区,作为“四大经济主战场”之一重点打造。2021年5月,《黄石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规划面积73.52平方公里,其中,还地桥镇片区作为先行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
在全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市高位谋划、积极实施一批交通“硬联通”项目串联还地桥镇,鄂州机场高速二期、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路、106国道改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布局成链,园区内部“三纵三横”路网格局也加速成型,为企业构建“内畅外联”开放通道。
湖北渤海生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常宽:我们走水运的话要走新港,这个很近大概40公里左右;离花湖机场的话也只有26公里,就是我们整体的交通是非常方便的。并且我们有考虑火车运输这方面,我们门口的话应该有两个货站,这个也是在筹建过程中。
“一体化”的区域联动也更加有力。企业开工之初,由于进场道路穿越铁路需武汉铁路局审批,黄石、大冶、还地桥镇三级联动申报,保障项目正常施工。项目专班全程跟踪,项目专员“随叫随到”,让企业感觉“宾至如归”。
湖北渤海生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常宽:我们走水运的话要走新港,这个很近,大概40公里左右;离花湖机场的话也只有26公里,就是我们整体的交通是非常方便的。并且我们有考虑火车运输这方面,我们门口的话应该有两个货站,这个也是在筹建过程中。
“一体化”的区域联动也更加有力。企业开工之初,由于进场道路穿越铁路需武汉铁路局审批,黄石、大冶、还地桥镇三级联动申报,保障项目正常施工。项目专班全程跟踪,项目专员“随叫随到”,让企业感觉“宾至如归”。
湖北渤海生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常宽:我们在没来之前属于外乡人,但是我们现在就是自己人。就是你们这边的整体政策支持,包括服务协调方面,就是不像一个乡镇的水平。这也是我们放心,把总部基地放到这里的原因。
打破区域界限,发展破局突围。近3年来,黄石临空区·还地桥镇“四上”企业由44家增加到105家,高新技术企业由10家增加到29家。同时,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排名由第31位上升到第28位,全国千强镇由第275位上升到第256位。
“产业协同、全域联动”的机制更加健全。日前,省发改委正式印发湖北省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清单,大冶华鑫精品板材技改项目成功入选。
2023年初,受限于合规园区问题,总投资120亿元的项目一度停滞。关键时刻,大冶市向西塞山区主动“借力”,彻底打破过去“一亩三分地”思维,创新实施“飞地经济”“一区多园”模式,推动金湖区块255.12公顷纳入西塞山工业园调区范围。通过“跨区联姻”,成功推动该项目焕发新生,实现产业协同“双赢”。
“互助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主动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开发区·铁山区与大冶湖高新区协力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一季度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17.0%。迪峰换热器、东贝铸造等龙头企业与黄石全域30多家企业建立协同生产网络,一季度黄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16%。
湖北仕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洗净事业部经理 占波浪:政府也组织了很多的活动,就是让企业与企业之间去进行一个交流洽谈,就是让大家在本地之间能否互相合作,对企业来讲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可能刚好我有需求,你刚好有这个东西,对各个企业也是能减少很多运营成本。
全域一体化发展,打破思想藩篱和区域壁垒,既发挥各地优势,又实现协同、错位、联动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破局突围。今年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3%、10.6%,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也关系着城乡融合发展的破题
近年来
我市深入实施强县工程
坚持以市域带县域、促镇域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镇域经济
从“点上开花”到“百花齐放”
让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在长江南岸湖北段的最后一域,富池滨江产业园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远大生科深耕富池镇的又一重点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大健康营养品项目,已完成工程进度的50%。
远大生科大健康营养品生产线项目负责人 李志:现在所有12个单体,基本已经全面进行封顶,现在主要在里面的一些初装修,基本也都可以做完了。我们预计应该是在6月份,进行整体机电安装的进场工作,包括配套的自控的电力工程,以及物业站的建设工作。
作为远大生科“五年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大健康营养品项目将致力于打造全球生命健康高端营养膳食补充剂样本示范工厂,推动远大生科产品结构由“单元化”向“多元化”发展。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9月竣工投产,比原计划提前8个月,达产后将新增利税2500万元左右。
远大生科大健康营养品生产线项目负责人 李志:每双周我们都会跟政府开一次协调会,像这个边坡的治理啊,电力工程的一些方案,包括这相应的各级部门办证,这个政企办的工作一直融合在一起,大家还是比较顺畅的,我们也希望早点建设、早点收益。
和远大生科一样在富池镇这片热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还有华新水泥。在富池绿色建材产业园,今年1至4月份,黄石华新绿色建材产业有限公司克服市场疲软、原材料供应不足等诸多挑战,产销量突破800万吨,完成产值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实现逆势增长。
黄石华新绿色建材产业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 罗平:整个工厂目前机制砂的产品比例是超过了60%,我们公司的精品机制砂因为粒形好,产品质量稳定,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机制砂产品较市场上同等一般的砂石产品,在价格上面可能会贵5到6块钱。
14年来,华新水泥在富池从1家公司到4家公司,从1个骨料产业发展到机制砂石、再生资源利用、港口物流等四大产业。一个又一个项目的接踵落地,激发镇域经济强大活力。2024年富池镇完成工业总产值94.7亿元,同比增长9.1%,在全国综合实力500强乡镇榜单中位列第227位,湖北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榜单中位列第7位。
突出乡镇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荆楚矿业第一镇”的矿产资源优势,陈贵镇2022年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众冶矿产品循环产业园,7个月完成一期建设,整合90余家矿贸企业入园,形成了集选矿、仓储、检测、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底下开矿”向“地上办厂”的转型标杆。2025年,园区贸易额预计增长60%。
大冶众冶矿业有限公司工程师 石新年:都集中到这里,我们没有粉尘污染、没有水污染,我们杜绝了这一块的脏乱差。以前的都是每家单打独斗的小的、没有话语权的,那种情况有很大的改观,现在等于说都往我们平台走,我们把整个的量都提起来了,我们在相关的企业有议价权、话语权。
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作为对接武汉光谷、武汉新城、花湖机场的桥头堡和先行区,加速吸引临空食品等相关产业入驻。
湖北楚味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高俊:我们就是想借助临空经济区这个平台,第一个把公司的各项配套做齐,第二个的话利用我们顺丰机场的优势,让全国更加方便地辐射到,将来有机会他们也可以走出国门。
目前,我市还地桥、富池入选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榜单,陈贵、富池、还地桥、灵乡等入选2024年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力激发镇域经济活力,我市正全力支持陈贵、灵乡、富池、韦源口等经济重镇创建全国百强镇,支持金牛、白沙、龙港等中心镇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殷祖、枫林、王英等专业强镇深耕特色产业。
由新港、黄颡口、富池等组成的沿江经济带,殷祖、刘仁八、三溪、王英等组成的文旅经济带,汪仁、四棵、太子、陶港、兴国等组成的黄阳快速路经济带呼之欲出,镇域发展由点及面、竞相发力、多带支撑,凝聚发展合力。
城市拔节生长 全域能级跃升
全域一体化
是城市最大最强的“加速器”
近年来
我市以大冶湖新区为核心
统筹全域一体化融合发展
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做大城市能级,做优城市品质
城市的现代范宜居感越来越足
金融中心效果图
在大冶湖核心区东片,奥体中心对面,一座20层的金融中心拔地而起。
中国一冶集团大冶湖核心区东区金融中心项目现场管理人员 苏艺:主体结构已于5月8日完成封顶,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砌体结构和机电安装、水电安装、消防工程的施工,然后后续的话,马上进行幕墙工程的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整体的交付。后续的话,马上进行幕墙工程的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整体的交付。
未来,这里将成为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行业的综合性办公服务场所,打造现代化、高效率的金融中心。
视线沿着奥体大道一路向东,黄石未来科技城、新国乒基地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奥体公园提档升级、创业大厦、电力产业园等项目已投入使用。在平行的园博大道文旅景观带,大冶湖核心区首家五星级酒店——希尔顿花园酒店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华侨城恐龙奇域旅游度假区、大冶湖北岸环湖绿道对外开放,成为黄石休闲旅游的“引爆点”。
新国乒基地效果图
开发区·铁山区金山街道办事处居民 程海洲:大冶湖这边的环境越来越好,随着大冶湖文旅项目一个个建起来,我们每天在这里跑步心情特别爽。
2024年,我市在大冶湖新区新开工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120亿元。多年来,我市累计实施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已超千亿元,大冶湖核心区主体框架已然成型,东联新港园区,西邻大冶城区,北接黄石城区,南延阳新城区的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更是衡量一个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今年春节前夕,大广高速东方山互通黄石收费站正式开通运营,提前8个月建成通车,成为黄石城区全面对接武汉、鄂州花湖机场,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最快捷的核心通道。
武阳高速黄石段、磁湖明月桥、黄石大道4改6、花湖大道改造升级等重点交通工程相继建成通车,城市快速内环和市域高速外环基本形成。今年,我市又启动香山隧道建设,将进一步强化新老城区交通一体化进程。随着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鄂州机场高速二期等续建项目的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立体式交通体系基本建立。
市东楚投资集团项目业主代表 吴用:我们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整个就直通新港物流园,预计可能节省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
城市功能品质也不断提升,2024年,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22台,数量全省第一;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0个、危旧房改造2294户,惠及群众7.3万人;和平街“上窑记忆”开街,青龙山等14个公园建成投用。
今年,我市在政府“十件实事”中明确,将完成52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30505户;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20部、电梯以旧换新380部;建设嵌入式口袋公园12个,打造“四好农村路”700公里以上。
城市能级的蓄力跃升,只为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据市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55元,同比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6.0%。
从“沿江”到“环磁湖”再到“环大冶湖”
三次拓展
我市全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成型
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整体提升
我市将力争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
城镇人口达到160万、城镇化率达到70%
为服务全省支点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