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成增长极 建功支点新黄石①:三线并进“春意浓” 发展能级“新跃迁”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我市牢记殷殷嘱托,锚定目标任务,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延续了去年较快增长态势,工业经济总体实现良好开局。

传统产业追“新”升级

未来工厂长什么样?走进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智慧中心,你能找到具象化表达。这里的无人驾驶技术与5G技术擦出“火花”,让“大块头”有了“大智慧”。

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张文俊:定位系统是一个厘米级的,对我们的传统的渣包车也进行了这种技术改造,视觉、雷达、自动操控系统、自动感知系统,都是行业内首次应用。

铜冶炼渣,温度高达1280摄氏度,过去依靠人工转运这些“烫手山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经过2年多时间的探索,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的渣包运输实现了完全无人化,仅人工成本,每年就可节约约120万元。

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张文俊:我们全厂一起有400个渣包,有5辆车就足够了。它的效率非常高,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作业。

如今在弘盛铜业,像这样的5G技术应用场景随处可见。数字孪生技术为车间装上“虚拟分身”,1800多套成套设备,13万多个数据感知点,每两秒一次刷新,让企业生产决策更加精准。今年一季度,弘盛铜业产值同比增长了24%。

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运营中心见习副主任 周佳楠:像3月份,熔炼炉、吹炼炉两个炉子的作业率都实现了99%以上,也为我们超产打下了一个稳定坚实的基础。

在宝钢股份黄石涂镀板有限公司,这里产出的高端环保彩涂板,成为神舟号发射基地、中国南极科考站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材。

宝钢股份黄石涂镀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钢:我们黄石公司的产品质量在国内是属于第一梯队,我们用的原料、工艺、质量体系、管理(体系),是客户信任的基础。

一季度,宝钢黄石公司产值实现同比增长,重要原因就是以高端产品走差异化道路。一方面,企业不断扩大国内首发产品“蓝保时”产量,另一方面一头扎进家电镀锌板市场,不到两年时间,就将此类产品销量做到了国内前三。

宝钢股份黄石涂镀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钢:因为我们公司整体产能也就40万吨,发挥我们公司自身小而精的优势,来走差异化道路,避免同质化内卷。

同样“不走寻常路”的还有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今年,企业不仅保持了球墨铸铁管国内市场、技术“双领先”地位,还在技改创新支持下,对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

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孟庆强:把一些薄壁管的这个生产量的这个订单提高,过去的这个差异化水平基本上也就是在20%不到这个水平,现在提升到30%。

10%的小提升,成为企业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的大助力。目前,新兴管业正在能源管控上“精打细算”,以绿色低碳发展向降本增效“再进一步”。

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孟庆强:对这个水的管控细化到这个单元,进入到班组,对这个工艺上的这个水的控制优化到这个小时流量的这个控制水平上。

新兴产业逐“质”领跑

传统产业向“高”而攀,逐“绿”前行,我市新兴产业也搭上了新质生产力“快车”。位于开发区·铁山区的劲牌持正堂今年就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成为了湖北省首家参与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质量标准制定的企业。

劲牌持正堂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童杰:它的国家标准是全国最高等级的,在这个标准申报上,以前都是由大的国有企业做,民营企业参与机会没有那么多,我们在配方颗粒试点里面起步比较晚。

劲牌持正堂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创新是关键。在研发端,400多名专职技术人员、10多位国家省级专家等人才队伍组成“智囊团”,为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在生产端,中药数字提取、指纹图谱技术双轮驱动,助力“古老草本”焕发“新活力”。

劲牌持正堂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童杰:劲牌的生产早就实现了5G的智能化制造,中医药层面跟华为在合作中药大模型上面,数据的采集,包括我们整个从前端到后端,我们都有相应布局。

在新兴产业,同样取得新突破的还有晶芯半导体公司。今年年初,企业实现了19纳米产品工艺验证,得到上海最先进集成电路公司认证。

晶芯半导体(黄石)有限公司总经理 陶盛:我们现在再生晶圆里面现在要求最高的就是19纳米,包括国际上现在基本上最好的也都是在19纳米工艺的这样的一个要求下。

从投产时的40纳米,到现在的19纳米,晶芯半导体在国产化替代道路上一路追赶,伴随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而成长。目前,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35%左右,预计一季度营业额将同比增长70%。

晶芯半导体(黄石)有限公司总经理 陶盛:提升其实应该说比较难,特别是到了后续每一个节点,我们不能有止步于19纳米,后续我们会做甚至到17纳米甚至是14纳米的一些需求。

新兴产业的逐“质”领跑,为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增添了新动能。今年1到3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3个行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9.1%、17%、13.16%,合计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8.8个百分点。

未来产业向“前”生长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市在全省率先发布未来产业和人工智能发展指引,不少科技型企业也主动顺应新一轮产业升级步伐,三丰智能的子公司三丰机器人就是这一新赛道中的“佼佼者”。

湖北三丰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部长 叶宋:像我们这个机器人的话,它一般(精度)都是正负0.2毫米,比如说你先抓一些芯片、硅片之类的,它的要求精度就很高的,这个可以达到。

在企业展示区,不同型号的机器“打工人”,分拣物料、搬运料箱、精密装配,让未来智能制造可观可感。2025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三丰智能正抢抓机遇,与高校共建“人形机器人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三丰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赵伶俐:原来做的输送地面物流导航方式,去跟有装配的机器人去融合,让我们机器人的地面行走形成可以移动的方式,上面又可以通过机器人关节臂实现整个装配的过程。

未来材料是黄石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六大重点方向之一。走进湖北诺德锂电材料有限公司,薄如蝉翼、吹弹可破的3微米电解锂电铜箔已经从理论变为现实。全球率先研发,率先实现量产,让企业跟上了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产业发展浪潮。今年湖北诺德预计高端铜箔产能将超4万吨,持续领跑超薄铜箔赛道。

湖北诺德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晓敏:打破了高端铜箔受制于人的局面,改变了产能过剩,产业发展不均的现状,未来,湖北基地将不断突破电子材料领域的最前沿,最领先的技术。

在大冶湖高新区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绿色低碳的氢能之风正盛。姜桥制氢厂产出纯度达99.99%的高纯度氢,全省首个“近零碳”绿色能源站—大冶东综合能源站顺利实现加氢……一条氢能“制、储、输、加、用”的全产业链,正在这个首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速形成。

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敦强:每年可提供绿氢750吨加注,可节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万吨。该站每天加氢能力为2吨,为武鄂黄黄都市圈发展绿色低碳物流运输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传统产业追“新”升级,到新兴产业逐“质”领跑,再到未来产业向“前”生长,“三线”齐头并进,共同绘制出一幅春意盎然、活力四射的经济发展新图景。经济“行稳”的同时,一批“高精尖”“好而优”的重大项目纷至沓来,让黄石工业“致远”的底气更足。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1%,居全省第3位。

工业是黄石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当前,我市正锚定省委提出“黄石经济总量冲刺3000亿元”的重要要求,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和产业创新优势,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整体提升创新驱动力和产业竞争力,加快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整体提升,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记者 何奕海

责任编辑 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