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汀祖镇四峰山下,十万蜜蜂正以翅为笔,在油菜花海与野樱织就的生态画布上,书写着从“矿业伤疤”到“甜蜜银行”的绿色传奇。
当最后一粒矿尘化作春泥,这座曾以“亚洲天坑”闻名的小镇,正以生态修复之智、产业转型之勇、乡村振兴之谋,在长江之畔展开一幅“蜂语青山”的时代长卷。
3月26日清晨,汀祖镇董胜村胡锋夫妇头戴纱笠,在后院忙碌着,拉蜂巢、调隔板、添巢框……动作娴熟如抚琴。经过抖蜂、摇蜜、过滤,金琥珀般的蜜汁汩汩流淌,空气中甜润的气息裹挟着山花的清香。“以前要追着花期跑,现在四峰山下的蜜源足够120箱蜂全年酿蜜。”胡锋感慨。
胡锋细致地观察着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一只只蜜蜂嗡嗡飞舞在树林下的花卉中,“驮”着花粉回蜂箱里“卸货”后,又飞往花丛开始新一轮采蜜,蜜蜂成群结队采集着大自然的甜美馈赠。
胡锋夫妇观察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
过去,胡锋的蜜蜂需辗转千里“追花逐蜜”,如今却能“静待花开”。转变的背后,是汀祖镇从“矿山疮疤”到“绿水青山”的生态蝶变——矿山复垦、植被修复、道路硬化、农药管控,让蜜蜂的采蜜半径从千里之外浓缩为方圆4公里。
“以前山上刺槐常被火烧光,矿区选矿的硫磺让蜜蜂中毒,养蜂得外出追花找蜜源,一年奔波300天,成本高,蜂蜜产量低。”胡锋回忆道。汀祖镇曾因矿产开采导致生态恶化:裸露的矿山、污染的土壤、扬尘的道路,让养蜂成为“高风险行业”。
转机始于2020年。汀祖镇启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试点工作,先后对原有30余个废弃工矿地进行复垦复绿,整治面积1700余亩,新增耕地1300余亩,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此基础上,该镇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依托自然禀赋,打造白雉山、东方山、四峰山旅游带,将16座尾矿库和5座矿山改造成茶山、林地。
如今,汀祖镇森林覆盖率达39.8%,拥有5.3万亩林地及2.2万亩水面。该镇利用这些优势,将四峰山沿线的华伍、岳石洪等8个村打造成和美乡村示范片,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连片种植的油菜、柑橘、洋槐等成为稳定蜜源。
胡锋的蜂箱终于能“安家”:“现在四峰山方圆4公里内,油菜、洋槐、荆条、柑橘等次第开花,蜜源从3月持续到10月,再不用外出追花了。”
“江西农业大学的教授们来这里骑车考察,说这里‘没有汽车尾气’,蜂蜜纯粹得能尝出山花的层次。”胡蜂自豪地说,“蜜蜂酿一斤蜂蜜,需要采集上千朵花。镇里推广绿色种植,连路边的野花都成了安全蜜源。”胡锋捧起新采的蜜样,玻璃瓶中沉淀着整座山峦的春意。
生态改善不仅让蜂农受益,更催生了“农文旅融合”的产业新格局。
在岳石洪村,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山,如今铺满新绿。茶叶种植专家指导的600余亩生态茶园,不仅固土防沙,还能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乐趣。该村沿着7.4公里的桃花溪种植桃树、梨树,形成休闲步道。
在刘显村,连片种植的“鄂城黄姜”与油菜轮作,既保障蜜源连续性,又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产业链,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曾经的“亚洲第一天坑”旁,华伍村修通30公里“四好农村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打造生态长廊。同时,依托四峰山生态资源打造滑翔伞基地、共享菜园,游客既能欣赏桃花、瀑布、奇石、古村落等自然美景,又能游泳、垂钓、开荒、松土、播种,感受乡野田园乐趣。来自襄阳的运动员裴林勇感叹:“这里气候和风景俱佳,未来会带更多朋友来打卡!”
刘云村持续盘活废弃工矿地资源,稳步推进观景平台、生态停车场、栈道等旅游场景建设,举办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活动,依托良田美景,大力发展“夜经济”,打造农文旅乡村振兴示范点。同时,鼓励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将村民种植的蔬菜、特色农产品进行精加工后销售,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汀祖镇刘云村油菜花海
这种“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正是汀祖镇绿色转型的缩影。如今,30公里“四好农村路”串联起四峰山旅游带,沿路栽种的百日菊、格桑花形成生态走廊,并吸引社会资本,形成“山水互动”的农文旅格局。
如今,穿梭在生态走廊的蜜蜂已化身生态质量“品鉴官”,成为汀祖镇生态环境“代言人”,招引着八方来客。正如镇党委委员葛昆乐所言:“我们修复的不仅是土地,更是人与自然的契约。”
山风拂过油菜花海,蜂群振翅声与村庄的笑语交织,仿佛在应和:绿水青山终不负人。
养蜂26年的胡锋总结“诀窍”:“勤快、细心,更要靠好山好水。”他的蜂箱年产蜜5吨,其中油菜蜜1吨、洋槐蜜1吨、荆条蜜3吨,每一滴都凝结着青山绿水的馈赠。
“蜜蜂教会我们一件事:你对环境多用心,环境就回馈你多少甜。”胡锋说,过去养蜂,一年东奔西跑赚不到4万元,现在生态走廊的形成,不仅给蜜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蜜源,还让运输成本降低40%。一家人守着绿水青山,全年收入翻了5倍。
值得期待的还在后头。“因环境无污染,我的蜂场被江西农业大学选为试验基地,蜂王浆品质通过严格检测,经教授推荐销往海外。”胡锋的“甜蜜事业”搭上“生态快车”后,孕育着无限可能。
在汀祖镇,更多的农民搭上了“生态快车”。白雉山脚下,90后返乡青年杨旭的生态养鸡场就是又一成功案例。他的山鸡住在天然开放的自然环境,吃的除了五谷杂粮,还混入了鱼腥草、蒲公英、车前草等中草药,以“绿色”著称。如今他的鸡场养殖规模达1.2万羽,年营收300万元,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除草、喂养、农家乐服务等岗位让村民年均增收超3万元。“将来计划打造集研学、康养、民宿于一体的主题公园,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人。”杨旭对未来充满信心。
通过全域整治、产业升级、全民参与,汀祖镇不仅实现了环境“美颜”、经济“增效”,更让百姓收获了“生态红利”带来的幸福生活。
青山环抱的岳石洪村
以四峰山为核心,汀祖镇串联30余个文旅项目,推动“山水资源”向“体验经济”转型。
2024年四峰山景区承办湖北省滑翔伞定点联赛,吸引全国60余名运动员参赛,同步开发的无人机巡检、农业应用场景,带动年文旅收益突破2000万元。
华伍村依托四峰山景区修建登山步道和自行车道,每年吸引数万运动爱好者。柑橘、蜜柚采摘季期间,武汉、黄石游客涌入,村民通过“采摘+农家乐”模式户均增收2万元,曾经的贫困村如今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万元。
桂花村下畈湾的生态养鸭场将鸭粪免费提供给农户作有机肥,既解决污染问题,又降低种植成本。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土地发展小菜园、药材种植,亩均收益提升30%,真正让“方寸地”变成“致富园”。
从“靠矿吃矿”到“靠山吃山”,汀祖镇以生态为底色,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山林间,小小蜜蜂如金色精灵,携着山花的密语,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绘就着属于汀祖镇的“蜂”景长卷。
(来源:鄂州融媒)